由幼儿早期角色游戏引发的思考*

2018-01-26 01:4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刘喜梅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药片发型游戏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 刘喜梅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创造性地映射个人对周围人生活印象的游戏,其自主、自愿、自由的游戏特点为孩子们所喜爱。为给孩子创设一个开展角色游戏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让孩子自主、愉悦地玩游戏,我园对角色游戏从准备到开展进行了教研,现结合案例引发研讨以寻求适宜的做法。

一、让孩子参与游戏材料的准备

案例一:中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材料准备

在“理发店”的展示墙上贴着老师从网上下载的不同发型、不同男女的儿童头像,桌子上摆放着“发型册”,里面也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不同发型、不同男女的儿童头像。

1.研讨的问题

从“理发店”展示出来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来看,这些都是老师提供的。难道角色游戏的材料都要老师准备吗?如果孩子要加入,作为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参与游戏材料的准备?

2.问题分析与建议

角色游戏中,理发店的墙上及“发型册”里都是教师为孩子准备的发型,是老师凭着对孩子的了解而为他们准备的,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作为孩子,他们没有从自己的视角来设计发型展示在“墙壁”上和“发型册”里,这就说明孩子的主动性就没有体现出来,这无疑是对孩子经验的不尊重与漠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与的这些信息,无形中把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变成一种接受关系,而不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合作关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戏,就如在别人的头脑中活动。

3.让角色游戏与其它领域整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对中班阶段的孩子要求是:“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孩子的发展是整体的,且这些又都表明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把角色游戏与各领域进行整合与渗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整体发展。结合此游戏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与美术活动进行结合,让孩子通过美术活动用绘画表征表现对儿童发型的所见所想,让孩子把对发型的所见及所想表现出来张贴在“理发店”的墙上,也可做成“发型册”小书供“顾客”挑选与欣赏。同样,在其他的“店”里,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让孩子参与一些材料的准备,如“小吃店”里的各种食物可通过美术活动让孩子参与制作;“照相馆”中的“顾客”洗出来的照片可让孩子现场画出来;“蛋糕店”里的蛋糕可通过美术活动让孩子用粘土制作……等等。这样,有了孩子参与的环境更富有儿童情趣,才能让孩子内心的想法与需要在环境中得到呼应。

通过研讨我们认为:角色游戏的主体是孩子,因此,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我们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师幼共同创造出适合孩子内心想法与需要的环境,让他们在游戏同时获得愉悦感和归属感。

二、要尊重孩子的经验与表现

案例二:中班角色游戏“小医院”片段描述

医生红红拿着听诊器放在“病人”宇宇的胸前,听了片刻,然后问宇宇:“你咳嗽吗?”红红略思考了一下说:“咳嗽。”红红说:“你感冒了,吃点药就好啦。”说完就拿起彩笔在药单上画着圆圈圈,很认真的样子,画好了对宇宇说:“你去拿药吧。”宇宇拿着医生开的药方走到取药处,把药方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装着不同颜色的药瓶中拿出装有红色药片的瓶子,从中倒出几片“药”放在袋子里递给了宇宇,宇宇拿着药袋离开了“医院”。红红又接诊了一个腿疼的病人浩浩,她给“病人”确诊为“缺钙”,她同样拿起彩笔在药单上画着圆圈圈,也很认真的样子,画好了对浩浩说:“你去拿药吧。”这次浩浩拿到的同样是红色的药片。

1.研讨的问题

医院里的工作人员把同样红色的药片给不同病症的病人合适吗?又有老师说应让孩子“按医院的标准的程序”开展游戏,让孩子也记住什么颜色代表什么药、治什么病,这样合适吗?

2.问题分析与建议

在此游戏中,出现同样的药片给了不同病症的病人。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孩子玩角色游戏是对周围人的动作、语言的再现与加工。特别是孩子们对一些职业的标志性动作——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开药方;理发员给顾客洗头、剪发;厨师的炒菜动作等等——背后的意义还不够了解,游戏中的孩子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在游戏中呈现的就是“拿药”这一动作,孩子对其情有独钟,陶醉于对“拿药”的简单而刻板的重复。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说明药片的“象征性”意义在这更加明确,也代表孩子游戏水平。而有的老师提出让孩子玩游戏时“按医院标准的程序进行”,通过商讨我们觉得是不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经验——我们不能把成人眼中的医院原封不动地搬给孩子,让他们去展示他们感知不到和不能理解情景。

角色游戏中,孩子的游戏情景展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断扩展和建构,反映在游戏中,也会使游戏情景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要尊重孩子经验积累的过程,也要尊重孩子反映自己对生活认识的不同方式或反映出来的“点”。

因此,当老师观察到游戏中某一孩子的游戏行为只是简单重复和较为刻板时,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分析原因,科学解读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并给于适宜的指导与帮助,不要给孩子贴上“孩子不会玩”的标签。

三、真实的游戏材料有利于孩子进入角色

案例三:角色游戏中物品太逼真

“蛋糕房”里:在角色游戏“蛋糕店”里货架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的蛋糕,它们色彩艳丽、诱人,非常逼真,让我们这些老师都有“咬”一口的欲望。

“医院”里:在“医院”里,医生用的“听诊器”“注射器”“药片”都很逼真。

“西餐厅”里:这里更是摆放着逼真的薯条、汉堡、鸡翅等。

1.研讨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一个特征是“以物代物”,可医院里用的听诊器、药片、注射器等都像真的一样,“蛋糕店”里的蛋糕也如真的一样,还有很多类似真的东西,合适吗?

2.问题分析与建议

在角色游戏早期,为了让孩子有参与游戏的欲望并能很快投入到游戏中,我们老师常常给孩子提供制作逼真的材料。在孩子进行角色游戏的初期,当孩子看到这些物品时,它对孩子玩游戏这个愿望的激发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不同的、逼真的游戏材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职业,同时也能引发孩子对不同职业的模仿与表现。如当孩子看到“听诊器”时就有模仿医生把它放在“病人”胸前听听的欲望;当孩子看到“面包”时就有吃的欲望;当看到锅、铲子时就有模仿大人围上围裙做饭的欲望;当孩子看到吹风机、剪刀时就想模仿“理发员”一样为“顾客”理发……等等,这样逼真的材料能让孩子快速进入到游戏当中。

随着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随着游戏情景的深入、随着孩子经验的增多、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会渐渐不满于这些逼真材料的束缚,而对“以物代物”的角色游戏更感兴趣,在提供的材料里循序渐进地增加“替代物”的数量,慢慢地,孩子们就进入了“以物代物”的高级游戏水平阶段。

在早期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为孩子准备一些逼真的材料吸引他们与材料互动,引发孩子间的游戏,老师也要关注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因经验不足或其他原因而表现出的“不完美”,更要解读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宜的指导,使孩子在游戏中更自主、自由和创造。

猜你喜欢
药片发型游戏
救命药片
药片不能掰开服
药片洗头有奇效
药片颜色谁决定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爆笑游戏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