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评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8-01-25 09:15王春锡王振全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六艺孔子素养

王春锡 王振全

《论语》中随处可见孔子对其弟子言行的评价,这些评价对孔子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进程的调控、教学质量的提高,均起着监督、反馈的作用。孔子的评价思想对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孔子的教学评价思想特征与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建构“六艺”素养有机生成评价体系。

一、孔子教学评价思想的特征分析

1.以人为本

孔子在教学中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基本教材,教授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教学内容从人的本性出发,以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为目的,对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也决定了孔子从“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品格方面塑造和评价学生。这也启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实实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减少对教学以外利益的关注,比如由学生成绩带来的教师考评、学校升学率、国家基金项目申请等,建构良好的教学环境。

2.注重过程

在教育中,孔子为防止学生成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听其言而观其行”。比如,起初孔子因颜回在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不提出疑问而认为他愚笨。后来观察颜回,看到他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而最终认识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以德为先

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教育中,孔子也正是把道德教育放在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之前,并提出“君子不器”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冉雍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德育本质上是培养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以达到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和谐。这也启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要过于侧重学生学习成绩,而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这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4.提倡个性化评价

孔子深谙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存在之理,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有“上智”“中人”“下愚”之分,性格有“狂”“中行”“狷”等之分,学习进程有“入门”“升堂”“入室”之分,学习志趣有“从政”“从教”“退隐”之分,特长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分,发展潜能有“共学”“适道”“与立”“与权”之分,固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主张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中因人而评。比如《论语·先进》中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方面评价学生。

二、构建“六艺”素养有机生成评价体系

结合孔子教学评价思想和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目前急需建立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生本”为理念,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基于多年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及探索,笔者建议构建“六艺”素养有机生成教学评价体系,下面对此作具体分析。

1.“六艺”素养有机生成教学评价体系概念

语文核心素养,如果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来理解,则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具体到小学语文教育,笔者提出“六艺”素养,即写字、朗读、复述、演说、积累、写作六方面的能力及相关人文素养。“六艺”素养有机生成教学评价体系,即以评价学生这六方面能力与相关人文素养为核心,促进师生语文素养自觉构造与重建的交互式评价操作体系。

2.“六艺”素养有机生成教学评价体系特征

(1)评价内容全面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生成的目的出发,笔者以孔子的教育评价思想为指导,从认知领域和非认知领域两个维度对语文素养生成评价内容进行重建。

认知领域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更要重视对他们语文素养生成水平的测评,在具体评价中以“六艺”素养要求为评价重点。比如,写字方面主要评价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读书方面主要评价学生朗读、背诵、复述以及课外阅读积累情况等。另外,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等,此项评价主要结合课前5分钟演说活动进行。

同时,将德育的培养渗透在“六艺”素养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之中,这旨在纠正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偏颇。非认知领域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小学语文素养评价的重要内容。比如写字方面要重视评价学生写字的兴趣和习惯,要关注学生对汉字审美价值的体会,重视书写的整洁、美观;演说方面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评价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等等。要落实非认知领域的上述评价内容,必须注意突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和情感品质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

从集约高效出发,评价重点突出“两结合”,即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它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坐实平时”的做法,改变现行的依据期末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采取过程性评价占40%,期末考核占60%(其中10%的实践考核,50%的笔试)的结合式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指的是期末考核中的“实践考核”(10%),笔者把它分为朗读(30%)、背诵(课内和课外)(50%)、综合性学习(20%)三部分。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可以使教学中许多不可测的内容变为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生成的综合形态。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判定学生在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定性评价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既定的学习目标之间有无差距,是以某种目标为基准的评价,评价的是目标的达成度,它以某种预定的目标为期盼,能够将集体内部名次之争的矛盾转化为学生个体与外部学习目标的矛盾,激励全体学生向着学习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促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研究说明,定性评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评语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笔者建议每学期于期中、期末做两次定性评价,主要采取评语式,重点用于定量评价无法衡量的学生在非认知领域方面的情况,如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孔子非常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臆断,如《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多主体参与评价更能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为使语文素养评价体现其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的价值追求,笔者提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即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全员化评价均结合平日评价进行。具体落实全员化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全员化评价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全员化评价,以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第二,全员化评价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同评价主体,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不同。第三,在全员化评价时,特别是在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强调交互中的有机生成。多角度去欣赏学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地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4)评价标准个性化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学评价尊重学生差异,为此笔者提出“六艺”素养个性化评价标准。比如对朗读能力的评价,低年级应侧重于朗读的声音、语气等方面的评价,中高年级应侧重于朗读的停顿、速度及感情的评价。面对差异,教师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时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生成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分层生成,激发他们内在的对语文学习的向往,让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此外,面对差异,教师要多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和生成是一个开放多元、分享包容的过程,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崇尚标准答案,压制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抹杀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个性。为此,笔者建议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要多元测评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六艺孔子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六艺”之“五射”新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