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2017-03-14 02:36朱红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六艺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的叙述西周的教育制度和“六艺”教育,旨在说明西周时期既继承商代的教育制度,又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西周;学在官府;六艺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是官学制度的发展和六艺教育的形成时期。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到全盛的时期。它继承商代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

一、西周的教育制度特点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奴隶主贵族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由文字记录并汇集成书,由官员掌握,这是学术官守(即“学在官府”,意思是说教育的机构设于官府之中)的歷史现象,学在官府的根本原因是奴隶主贵族专政。“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2、家庭教育

西周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是先经家庭教育后再进行学校教育。贵族子弟从小在家庭中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受女德的教育,为将来成为贤妻良母做准备,其教育局限在家庭内,相对的受到轻视。比较夏商两代,西周的贵族家庭教育已有较大的进步,能够按照儿童年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较明显的计划性。

3、国学和乡学

据《礼记》、《周礼》等文献记载,西周官学已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而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乡学按地方行政系统,州设序,党设庠,闾里设塾或校。乡学的优秀生可以升入国学。国学教育对象限于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以及经过选拔的“国之俊秀”(乡学教育的对象,史无明文)。乡学实行定期的考察和推荐,把贤能者选送司徒,经司徒再择优送至国学。学生入学年龄也有规定,但诸书记载不一致,说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者居多;也有说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或15岁入小学、18岁入大学的。乡学和国学等级有别,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大学和小学

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根据家庭政治地位的不同,学生进入小学的年龄有早有晚,越贵者入学越早,反之则晚。小学的学习年限为7年。小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德、行、艺、仪,特别强调德行教育,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大学入学资格有一定限制,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王大子15岁入大学,其他人20岁入大学,大学学程为9年。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名称不同,并存在着规模和等级的差别。大学的教学,服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二、西周教育的标志——“六艺”教育

1、时间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发展与充实。

2、内容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1)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2)乐:属于综合艺术,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3)射;(4)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训练。(5)书;(6)数:包括读、写、算基础文化课。

(1)礼乐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的仪式(礼)和音乐舞蹈(乐)。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着重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周礼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学中所教之礼,则为贵族所必需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

(2)射御

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之教。“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西周时期以车站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

“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大学比小学程度提高,《诗》、《书》被列入大学学习内容。

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其中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相当成熟,字体为大篆,文字构造规律被归纳为六个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六书”。还编写了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西周时期有关数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周髀算经》开头所举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传说是周公提出来的。西周的数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周礼》提出了“九数”,在实际生活基础土发展的多种计算方法成为以后《九章算术》的基础。

3、“六艺”教育

(1)礼乐

礼的内容: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乐的内容:诗歌、音乐、舞蹈。

(2)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3)书数

书,指的是文字。

数,指的是算法。

4、“六艺”教育的过程

在《礼记·内则》中载有西周实施“六艺”教育的过程。《礼记·内则》载有西周实施“六艺”教育的过程。婴儿到能自己拿东西吃时,即教以使用右手。能说话时,教以应诺,男答“唯”,女答“俞”。盛佩巾的袋子,男用革,女用丝。6岁,教以简单的数字和东南西北等方位的名称。7岁,教以男女有别,不同席,不共食。8岁,开始教以礼让,出入门户及入席饮食,必后于长者。9岁,教以朔望和日数。10岁开始男孩居宿于外,就学于老师,学习书写和计算。此时不得著丝质短衣和套裤。朝夕学习幼儿的礼节和书写的篇章以及应对的语言。13岁,学乐,诵诗,舞勺(文舞)。15岁为成童,舞象(武舞),学射、御。20岁,行冠礼,开始学习成人的礼仪。此时可以著丝质衣服及皮衣,惇行孝悌,博学而不为人师。30岁,娶妻,始理“男事”。女子10岁以后,即不出闺门,婉顺听从傅姆的教导,学习烹饪、缝纫、纺织、编结等“女事”,观看祭祀,学习奉献祭品及助奠仪节。这个教育过程包括了从学前期到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实施的步骤和基本内容。

西周晚期,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开始动摇。到了春秋,封建经济的因素不断发展,周天子失去“共主”的地位,贵族中的一部分向封建地主转化,士阶层兴起,贵族官学日即衰废,代之而起的是私人自由讲学,由此而展开中国古代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朱红(1980—),女,陕西凤翔人,史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大学生招生就业等。

猜你喜欢
六艺
舞蹈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中小学公民“六艺”课程设计及其实施
浅析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形象
先秦“六艺”中的休闲体育活动探析
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
浅谈生存教育之重要性
“六艺”应用在大学生“三走活动”中的可行性分析
御风六艺
浅谈孔子与六艺
“六艺”之“五射”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