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8-01-25 12:05郭颖
考试周刊 2018年10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历史教学

摘 要:我国文化传承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其精神素养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的封建王朝时代到信息大爆炸的现代文明社会,虽经历几千年的风云变化,但其核心教育内容不变即国在家在,国破家亡的爱国主义精神。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拥有爱国主义情怀,为以后的路铺好桥梁!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文化传承

一、 引言

历史的车轮在飞快转动着,给我们留下了臣大无比的知识财富、精神财富,医学典集、诗词歌赋、兵法论著等等经典的国学知识,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同时也让我们从历史朝代的更替中见识到更多血的代价,让我们更加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几千年封建王朝一直传承的文化思想和教育核心,然而随着西方科技文化的融入,致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受重视,爱国主义思想也越来越淡薄,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家国情怀教育更是备受冷落,致使现在的人文精神面貌令人衷叹不已。

二、 家国情怀教育缺失下的社会与家庭现象

(一) 家庭现象

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难题,孩子在家中充当着皇帝、公主的角色,而父母则是奴隶的扮演者,对于父母的教导更是充耳不闻;兄长之间、婆媳之间不知尊重为何物,家庭矛盾更是越演越烈。

(二) 社会现象

随着传统文化的颠覆,家国情怀教育的缺失,个人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凡事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官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 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健康的思想教育,影响着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质与发展前景,我国第十八次人大代表会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在历史教学当中,结合历史文化的熏陶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国与家的关系,激发出孩子们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地理解什么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才能国富民强。

(二) 更好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家国情怀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孩子们心中常怀感恩之心,学会爱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是爱的教育,更是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些都需要人们从自身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从而积滴水为江河,与前人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品质一致。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家国情怀教育,才能将历史文化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才能将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解释得淋漓尽致,并且落到实处。

四、 家国情怀渗透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高中教育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观念逐渐成熟化,此时加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好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

作为高中历史老师,要懂得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变化改变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认可教师本人,才能吸引学生愿意听讲,才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 明确树立教学核心内容

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培养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世界各国历史的学习研究,了解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通过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复杂性、多样性,从而做到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扩大心理格局、国际视野,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母亲形成强烈的认同之感、依赖之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教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依据国家教育目标来设立的,从教学构架的设计、教学内容择取到教学课程的最后实施,都是围绕着能够培养出具备强烈的家国情怀的现代化人才而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是让学生从思想、品质、道德、素质、人文修养等多方面发展的一项基本教学课程。在设计教学构架上,以体现历史课程的基础性为基本的同时,更深化了思考角度的多变性、知识类型的多样性、知识的层次性,不仅让高中生能够很好地吸收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的洞察力,不但扩展了精神视野、历史视野,增加了历史文化素养,更加深了对国家的认可承度。

(三) 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材的中外史知识点很多,年代比较久远,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这也是近些年来学生们不喜欢、不重视历史课程的原因,兴趣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林则徐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以国家为上不怕牺牲的英雄情怀;岳飞这种“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以国之耻我之辱的民族气节;文天祥这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肝义胆,誓死报国的民族大义,这些历史资料、英雄故事贯穿于课程内,生动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教学体质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要学或已学内容以话剧、情景剧、歌剧等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以身试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将鸦片战争以话剧的形式历史重现,让学生感受一下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感受一下火烧圆明园的切肤之痛,签订《南京条约》深入骨髓的耻辱感。不仅加深学习质量强化记忆,在表演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更能深刻理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含义,真正激发学生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

五、 结语

高中历史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记住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国强则家在,国破则家亡的历史意义,充分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培养出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高中学生把国在前家在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刻在心中,为学生未来的路能够走得对,走得远树立好精神信仰!

参考文献:

[1]左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2017(08):139.

[2]郭惠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2017(06):125.

作者简介:

郭颖,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