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进程不断地发挥育人作用。为此,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我们不能只关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兴趣;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学识与能力。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实践证明,语文素养是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生本化”教学理念在义务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把控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时,就充分激发学生的智慧。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阅读。如果在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于是,就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阅读课文前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解决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这样,促使学生在上课前就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当了解到紫藤花不幸的过去与现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对比中,深刻地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个体的认知是建立在知识情境中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利用知识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生动的知识情境刺激了学生的认知感官,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就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桃林美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居然没有举手。接着,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桃林的图片,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让学生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学生们仍然不知如何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设置了合作探究阅读环节。从学生们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为了进一步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他们必须结合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三、 问题引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难点都会融入了既定目标中,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就会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探究的过程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就结合文本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通过地点的转换,引导学生探究鲁迅先生的心路变化历程,学习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也就是典型事件,理清了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意图。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记叙的线索是什么?(3)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 情感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每篇文章都蕴含着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情愫,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彻底摒弃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把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同时,鼓励中学生深入文本中去感受作者的人文思想。这样,就能实现读者、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从而在个性化解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散文时,就让学生在反复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父爱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熏陶。学生通过品读,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但是,仅仅就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我感动吗?并不是,而是作者从那个背影当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爱。于是继续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至深的父爱。通过结合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父亲的境遇、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的几句话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后对父亲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这样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我们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并把它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充分理解与吸收文学作品精髓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教育[J].语文天地,2016(12).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
[3]龙浩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强核心素养的尝试[J].智能城市,2016(11).
作者简介:
王吉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