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动态生成N忌

2018-01-25 06:31王浙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教学活动

王浙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无数的数学教师对于生成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尝试。然而,笔者在此提醒各位数学教师仍应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忌、为生成而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乎很多数学教师都轰轰烈烈地搞起生成式课堂教学。不怎么清楚什么是生成,怎样才能生成,又不去好好学习研究。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功夫,做表面文章,把课堂搞的热热闹闹,不见实效,完全是为“启发”而“启发”,为“生成”而“生成”,却最终闹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就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笑话吧: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学校,一位科学教师在课前拿来一个地球仪放在教室里。他在师生问好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启发式”提问:同学们,请大家他细观察,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老师当然要学生说出是多个一个地球仪)学生们观察了一阵齐都声说:我们教室里多了一个校长。教师马上就说:校长是东西吗?学生们马上又异口同都声地回答:校长不是东西。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受老师、学生、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方法、教室的环境等因素影响。经典一笑而过,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思索。它让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是可以生成的,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启发引导的。像《可能性》的课堂生成一定要比《小数乘法》明显的多,丰富的多。

第二忌、教学过程设计太精细

一般的数学老师都会把设计得十分华丽而且十分的严密,特别是在上一些较上规模的公开课,更有甚者在备课过程中详细地写出自己每一句的说词及学生可能回答的话语。教师与学生都成了演员,课堂成了演戏的舞台,教学活动成了精彩的演出,学生成了木偶,教师成了导演与演员。一个不小心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成一个猜谜的过程。学生的回答万一猜不着,教师就会急地满头大汗“反复引导”;一旦猜中教师的设计,教师就会长嘘一口气,喜笑颜开,狠夸这个学生“你真聪明”。整个教学活动将无活力存在,学生学习也没有激情。学生整节课在猜教师的心理,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哪还用谈发挥学生的自观能动作用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了。

当然,要生成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相反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每种情况的处理策略,形成“弹性化”方案,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课堂“生成”创设可能。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匠心的预设,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

第三忌、生成的内容不合理

动态生成凸现课堂教学的资源性,要合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要重视动态生成的有效性,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而不能围着一个或几个学生转,忽略了大多数,否则会顾此失彼。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長”,在探索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时,许多同学想到了用圆片在尺上滚、用线量出圆的周长,想办法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正当学生积极探索之时,一位学生说圆周率是祖冲之发现的,教师就讲起了祖冲之用内切多边形求圆周率的方法,一人唱独角戏,化去了10多分钟,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显然教师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以及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得不偿失。

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让学生谈见过哪些角,如果学生大谈特谈什么羊角、牛角、猪角,教师再要“引导启发”学生:这是角吗?学生当然会大声肯定那是角,教师再说这些角怎样怎样……这样就会偏离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数学课的教学任务。

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否有效,如何应用等问题的合理处理体现了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如上述“圆的周长”一例中,当学生说圆周率是祖冲之发现的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渗透而不是卖弄自己的“才学”,那样效果会好的多。“角的认识”中的老师当听到有学生举羊角、牛角、猪角之类的角时不应再反问“这是角吗?”而是应该直接点明:那些是角,但与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角完全不一样,我们研究的是数学上的角。

第四忌、不要老是由学生来生成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有很多老师把学习的任务全都给了学生,说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真成了那样,要你老师干什么用。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好些老师都会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数学相加,估计正确与错误会同时出现,然后可以抓住认知冲突,组织讨论。但结果是,学生在尝试计算“1/2+1/4”时,无一例外都是等于3/4。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灵机一动,改变原定思路,设问:为什么不是等于2/6呢?你有什么理由说服老师?面对老师生成的新问题,学生通过折纸、画图、实物举例等多种方法,说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学生的学习参与十分投入、有效。

综上所述,为了使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教学的预先设计,牢牢把握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教学活动
国内动态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动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