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学科功能教室的创建与运行

2018-01-25 22:35申屠永庆
中小学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选课走班新高考改革

申屠永庆

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革新教学组织形式,转变育人方式”成为学校管理者聚焦的核心问题。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立足现有资源条件,通过打造专用学科功能教室、建设校园功能教室、拓展校外功能教室、创设学科智能教室,系统更新教室设置,拓展了教室的内涵与空间:通过健全学科教室运转、保障机制,确保分层走班有序开展,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新高考改革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浙江新高考:选课走班:学科教室:专用学科功能教室:校园功能教室:学科智能教室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革新教学组织形式,转变育人方式”成为学校管理者聚焦的核心问题。然而,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硬件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上的不足,使得不少学校在开展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浙大附中”)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非课改试点学校,立足现有资源条件,通过更新学科功能教室设置,拓展了教室的内涵与空间,使得分层走班有序开展,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新高考改革的有效对接,践行了“让每个学生都出彩”的教育理念,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高中学校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板。

一、打造学科教室群,延展教与学的空间

浙大附中位于杭州西湖核心风景区,校舍的改造与扩建受到严格限制。以学校目前的状况,如果严格按照新高考选课走班的要求进行走班,那么不管是教室空间还是教师人数,都难以满足要求。为此。学校立足现有资源,挖掘周边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起了从教室内、校园内。延展至校园外和虚拟空间的学科功能教室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普通教室的华丽变身:打造专用学科功能教室

学科功能教室的打造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体现某一学科的丰富内涵并配置学科专用的教学资源。浙大附中总结了普通教室进行学科功能化改造的四大要点:体现不同学科的需求及特色、匹配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增加和优化不同学科需要的专用教学设备、凸显新高考背景下的课改理念。基于此,學校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及资源,按照学科分类和课程主题对教室和实验室进行低成本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专门性学科功能教室。目前,学校已建成几乎涵盖所有学科的专用功能教室,并计划在三年内将70%的教室改造成学科功能教室。学科功能教室对于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物理学科教室为例,针对物理课离不开实验这一特点,我们将仪器柜改为仪器台,台面上摆放课堂教学所需的仪器与师生自制的教具等,可供学生随时进行实验操作。电磁学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种类多.为此我们设计了六人方形抽屉桌,增加了教室内的储物空间,许多分组实验仪器都能够分门别类地在抽屉中放好,课上需要做实验时,师生可以直接从课桌下取出实验仪器。同时,一张方桌上可同时进行两组或三组实验.既节约了时间与资源,又提升了课堂实验效果。学校为增强教室的“学科味”,还定制了“学科窗帘”,如物理学科教室的窗帘上印制的都是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图片.包括地磁场、物理学史等内容。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图下附有的二维码链接了科普文章《富兰克林的风筝真实存在吗》以及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原始文献。学生可以通过扫码链接各科相关知识.如人物、观点、故事、视频、微课等.进行拓展学习。

我们还对一些教室进行了多学科融合的功能设计.以便一室多用。在这些教室里,我们会把室内陈列的器材、墙上张贴的挂图等教学用品,依据具体学科课程的不同在课堂教学前进行动态改变。

2.校园资源的深度挖掘:建设校园功能教室

浙大附中把校园也作为开展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校园进行功能化的设计和安排,学科教室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形成了“校园功能教室”。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走廊、校园绿化带等都是校园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这样的学科教学综合体中.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比如:校园社团“生命社”的同学在生物教师的带领下.对校园里的180多种植物分门别类进行资料整理,给每种植物都挂上二维码,让每种植物都“会说话”,并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了一个校园植物名称与特性介绍的“植物课程空间”。学生只需现场扫码,就能够对这些植物的自然属性、人文意蕴一目了然。

3.地缘优势的巧妙利用:拓展校外功能教室

校园内的资源毕竟有限,要想给孩子们更大更宽广的学习空间,校外资源是一个重要突破口。浙大附中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课堂拓展到学校之外,使得校外空间成为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重要延伸。

学校利用浙江大学实验室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利用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西泠印社等作为课程基地.开设丝绸文化、茶艺、陶艺、西泠书法等20余门课程,并且实现每门课程每周两节的常态教学安排。学校还充分利用位于西湖核心风景区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以西湖文化资源为中心,研究开发了“西湖情怀”课程群,引领学生热爱西湖、研究西湖、保护西湖。熏陶西湖情怀。将课堂开在西湖上,学生们可以去西湖边写生,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宫窑博物馆上课。这样走近西湖,边学习、边亲密接触自然山水的过程,使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更加立体,学科素养的建构更加扎实。提升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实践探究的能力。“西湖在课堂.课堂在西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独特的文化景观。

4.科技资源的强势助力:创设学科智能教室

浙大附中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构虚拟教学空间,创设“虚拟功能教室”。学校与许多互联网教学平台合作,通过开发在线课程应用,实现了学生跨班级、跨校区上课,缓解了“分层走班”背景下教学空间的紧张。比如:我们通过与公司合作建立新教育体验中心,实现跨校区的规模化虚拟课堂。这种合作还指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智能教学平台与工具、示范课程的创新研发等.旨在探索大班额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道路。比如:我们将PE英语示范课程在合作平台上进行整合应用,并创新了二十多种英语学科教学模式,在智能教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endprint

二、健全学科教室运转机制,确保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学科教室的有效使用是亟待学校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刚开始使用学科教室上课的时候,许多教师都会出现学科意识不强、教学方式不变、教学管理不力等问题:学生也会面临原有学习习惯和方式不适宜新的环境.需要重新建立基于学科教室的新学习方式等问题。我们认为使用者是关键,管理是保障,学校必须健全相关机制,以使学科教室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和学科育人的目标。

1.制定运作规则

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确保学科功能教室正常运转以及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浙大附中修订了《选课走班教师教学行为手册》和《教师评价手册》。学校确立了巡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并建立健全导师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情况巡视检查,督促教师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教师在走班教学管理下的责任心。学校还制定了《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选课走班学生行为手册》等其他配套制度,其中《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中对学科分层目标、学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安排、分层作业设计、学生个性评价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这些制度的相互连接共同发力,对走班教学的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2.引导培训教师和学生

(1)教师全程参与设计实施

教师是专用学科功能教室的负责人。那里既是教室,教师在其中上课、备课;也是教师的工作室,是其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进而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科功能教室建设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那么就难以发挥其在学科教学和学科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学校在推进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以及优化教室功能的过程中.首要要求就是学科教师的全程参与。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师均全程参与了各专用学科功能教室的建设,从理念设计到物品需求,甚至到课桌椅和器材的摆放,教室的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教师们的心血。我们争取在三年内让70%的教师能够在学科教室办公。

(2)多种方式培训使用者

学校注重对教师在学科教室教学使用方面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指导主要聚焦三点:一是促进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学科教学思想的形成.二是推动基于学科教室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三是依托学科教室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管理。我们采用了多种培训指导方式,比如:各教研组集体讨论、制定学科课程建设纲要:组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讨:开展基于学科教室的课例研究:开设学科教室使用示范课,进行学生学科学习和管理方案的讨论、制定等。

学生的使用和有效获得是学科教室建设的目的,因此,学校也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室的学习使用培训。面对新环境,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原有学习习惯和方式,快速建立基于学科教室的新学习方式。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选择能力,如制定《基于学科教室的学习行为指导手册》,组织学科学习新方法主题班会,宣传介绍学生个体学习经验,评选优秀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形象代言人等。

三、保障学科教室有序运行,顺利推进走班教学开展

1.经费保障,夯实物质基础

我们积极筹措经费,夯实学科功能教室建设和运转的物质基础。浙江省教育厅为每个学科功能教室设置了2.5万元的专项建设费,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科功能教室的建设需求。为此,学校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努力争取更多经费来源;与科研机构合作,压缩教室改造成本。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打造了智慧学习与生涯发展教育联合实验室.在其中进行试验并开展一定的课堂教学。此外,学校还缩减了行政办公经费,以便全力支持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与走班教学的开展。

2.管理保障,确保顺畅运行

学校改变原来的行政班教学的管理机构,建立基于学科教学和学科育人的教学机构,设立“一处四中心”,即课程教学处、教务学情分析中心、信息应用研究中心、实验创新研究中心、师生评价研究中心等,以保障学科功能教室的有序运行和走班教学的顺利推进。

3.技术保障,提高管理效率

学校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日常管理之中,以提高管理效率。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学分统计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赋予其更科学的依据。教室的使用统一通过门禁刷卡系统实现,系统记录教师和学生刷卡时间.并将此数据综合反馈至相关管理部门,作为教师和学生综合考评的依据。学校还充分发挥电子班牌的作用,通过电子班牌发布临时性通知、行为规范提醒等信息,以解决走班过程中班主任无法及时召集通知的问题。

多元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打造,帮助学校实现了从普通班级授课向分层走班教学的平稳过渡,有效落实了新高考、新课改的理念。对学生来说,选课往往意味着选未来,为此,学校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决策。由此形成的立体、活泼、有序的走班氛围,使学生在多维的学习空间中不断收获新知,主动建构自身未来发展路径,从而终生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新高考改革
走班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选课走班”背景下学困生学习力提升的策略初探
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实现招生工作“WWW”转型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复习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