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书·宣帝纪》中的宣帝形象

2018-01-25 12:48潘怡君
科教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汉宣帝汉书形象

潘怡君

摘 要 班固在《宣帝纪》中塑造了一个从“巫蛊之祸”中幸存,即位后尊孝武,求贤才,惜百姓,陟罚臧否,崇尚儒法,善征伐的高大的宣帝形象。全文均是正面叙述,几无负面记载。其主要原因,当是班氏认为宣帝开创中兴局面,居功至伟,执政后期虽有过失,但两相比较功远大于过,因而择其要而记。或许这还与班固因“私作国史”而被捕入狱的经历和出狱后明哲自保的心态有关。

关键词 《汉书·宣帝纪》 汉宣帝 形象

Abstract Ban Gu made a character of Emperor Xuan who survive from the case of witchcraft, respect Emperor Wu, yearn for paragons of virtue and talent, cherish the people, punish evil-doer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do good, uphold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and good at conquest after he access to the throne in "Han Xuandi Ji".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think that though Emperor Xuan made some mistake in the last period of his govern, h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and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not negative character of Emperor Xuan in "Han Xuandi Ji". Perhaps it is also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Ban Gu was arrested in prison for his "private national history".

Keywords "Han Xuandi Ji"; Emperor Xuan of Han; character

对于汉宣帝的评价历来观点各异。有认为他“持刑太深”; 重用外戚、宦官; “刻薄寡恩、拒谏饰非”的,也有认为是“中兴令主”、“贤君”的。本文从《汉书·宣帝纪》入手,对汉宣帝的形象作一分析评价。

1 幼遭巫蛊

据《汉书·宣帝纪》,宣帝幼年遭遇了巫蛊之祸:“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①尚在襁褓中就被送入郡邸狱,由廷尉监邴吉照顾。大赦后,被送到祖母史良娣家,后又为掖庭养视。掖庭令张贺念及与戾太子旧情而奉养宣帝,用自己的钱供他读书,还将许广汉的女儿嫁给他。年轻时的宣帝高材好学,喜周游,故懂得闾里奸邪、吏治得失。他在即位前一路有贵人相助,实乃不幸中的万幸。

《宣帝纪》还记叙了宣帝幼年时的异禀:“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②宣帝尚在狱中就“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③预示他将来与众不同的人生。

2 尊孝武

汉武帝兴巫蛊之事,宣帝幼年深受巫蛊之害,但宣帝对武帝的评价却十分耐人寻味。《宣帝纪》中有文:

夏五月,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有司奏请宜加尊号。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④

宣帝充分肯定了武帝的丰功伟绩,并为孝武庙加尊号,而对自己深受其害的巫蛊之事只字未提。虽从中无法直接窥见其对巫蛊之事的态度,却可以体察出其中欲盖弥彰的意味。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即便宣帝对武帝心怀怨恨,也会知道追究武帝在巫蛊事上的过错是无意义的。因为事情已过去多年,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已逐渐消散,此时再对始作俑者横加批评又有何用?不如追溯其功绩,既能表现自己心怀宽广、不计前嫌、尊奉先祖的良好形象,又能以彰显先帝的功绩来提振当朝之气。

3 求贤若渴

《汉书·宣帝纪》中宣帝下诏举贤良的记载颇多:“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⑤足见宣帝对贤良的渴求。文中有几处宗室王侯畏罪自杀的记载: “秋,广川王吉有罪,废迁上庸,自杀。”⑥“四年春正月,广陵王胥有罪,自杀。”⑦对此,宣帝诏曰:“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⑧敕令皇室宗親中有才能者改过向善即可,不必以罪自绝,展现了宣帝的仁慈宽厚和对贤才的爱惜。

4 陟罚臧否

宣帝对待臣下是始终秉持着赏罚分明的态度。他大方赏赐有功之臣:“夏四月,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尤异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⑨对于有罪的官员则严惩不贷。“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⑩

同时,宣帝对官员的要求也很高。《宣帝本纪》中有两处提及宣帝对官员的不满。“今吏修身奉法,未有能称朕意,朕甚愍焉。”官吏虽修身奉法,但却没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宣帝特赦,希望他们能重新来过。宣帝还认为,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者方为文吏,但当时情况却不乐观:“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奏不如实,上亦亡繇知。”对吏治的高度重视当根源于宣帝早年的民间经历,他深知官吏有无德能、是否勤谨守职,秉公办事,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宁。因此,他陟罚臧否,期望官吏修身奉法,做好本职工作。

5 体恤百姓

体恤百姓是《汉书·宣帝纪》所塑造的宣帝最主要的形象。文中宣帝体恤百姓、与民生息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发生灾害收成欠佳时,下诏为百姓减租免役,助贷贫民:“大旱,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尽四年。”他还格外怜惜鳏寡孤独者、年高者、贫困者:“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罢屯兵以减百姓负担:“今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在官员的选用方面,也充分为百姓考虑:“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为了不使小吏因俸禄少而鱼肉百姓,宣帝甚至下诏增加吏的俸禄:“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本纪中的宣帝在维护百姓利益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endprint

6 崇尚儒法

宣帝以德化被于天下,倡导并助百姓行孝道:“导民以孝,是天下顺。……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徭事,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宣扬仁义,尊父子、夫妇之道:“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诏令通常引《诗》、《书》、《礼》:“书不云乎?‘虽休勿休,祗事不怠”;“诗不云乎?‘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勿行苛政。”同时,他还以上古先贤为榜样,学习治国理政之道。如:效仿尧亲九族,和万国之举,劝有罪的皇室宗亲改过自新而非以罪自绝。以舜封赏有罪的象为例,封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书中更有“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以上古为模范,求君臣一心的语句。而且,宣帝一朝“赦天下”、“赐天下”之举多达十数次,是为宣帝行仁政之表现。甘露三年,宣帝还诏集诸儒讨论五经的异同,并继武帝设五经博士之后,“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宣帝诏令所遵循及向上古先贤所学习和向社会宣扬的,均是儒家法理,设经学博士更是直接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可见宣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7 善征伐

当匈奴、西羌来犯,宣帝朝积极抵御,有效地维护了边疆安全。“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怒右地,大克获,封列侯。”神爵元年,西羌反,朝廷亦遣兵反击。“夏五月,羌虏降服……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书中还有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就多是周边民族来降、来朝或公主归宁等内容的记载。如“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将万人来降;甘露二年,匈奴左贤王来朝;黄龙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宣帝一朝,选任干将,讨不服,平战乱,使匈奴、西羌、乌孙朝贺。”虽无拓边之举,但在维护边疆稳固方面还是有所建树,颇有武帝开边雄风。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宣帝的领导决策,从侧面反映出宣帝有勇有谋,锐意进取,善征伐的特点。

8 结论

《宣帝纪》塑造了一个巫蛊事中幸存,即位后尊孝武,求贤才,惜百姓,陟罚臧否,崇尚儒法的宣帝形象。这种形象也在《汉书·宣帝纪》的论赞部分有所概括,说他“信赏必罚,综核名实”,使得“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宣帝纪》所展现的全为宣帝的正面形象,但不少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认为宣帝后期“刻薄寡恩、拒谏饰非”。但如果宣帝真有如此的过失,为何不见于帝王本纪这种对帝王进行最正统、最权威记载的材料中?且在对历史人物进行盖棺定论的论赞中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评价呢?

也许班固本就不认为宣帝有什么过失。有人以《元帝纪》中“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一句为例子,说明班固也认为宣帝有滥刑之过。但这一句的主语是元帝,说宣帝持刑太深只是元帝的观点,班固只是转述而已。其次,宣帝采用“王霸道杂之”的治国之道,取得很好的效果,扭转了武帝后期的衰颓局面,宣帝即使有所过失,也是瑕不掩瑜,功大于过,对宣帝当朝未有大的影响。另外,虽说重用外戚、宦官始于孝宣,但外戚、宦官掌控政局使西汉走向衰落是在后世的元帝时期,因而不能由此而非难宣帝。况且人无完人,哪怕是拥有雄才大略的武帝,后期也逐渐好大喜功,发动“巫蛊之祸”,致使国家走向衰颓。即便如此,武帝的论赞中的负面评论也只有“如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那么,对于宣帝这样的中兴之主的一些过失或无伤大雅的性格缺陷作忽略处理,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或许还与班固因“私作国史”而被捕入狱的经历有关,后虽经弟弟班超上书获释并被汉明帝召为兰台令史,但此时的班固修《汉书》,只能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了。在此种情形下,即便是宣帝有过重大过失,为避毁谤朝廷之嫌,怕也很难如实记叙。

注释

① 汉书.卷8.宣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235.

② 汉书.卷8.宣帝本纪:237.

③ 汉书.卷8.宣帝本纪:236.

④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3.

⑤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0.

⑥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6.

⑦ 漢书.卷8.宣帝本纪:268.

⑧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6.

⑨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4.

⑩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3.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5.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6.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4.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8.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9.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4.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3.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1.

汉书.卷8.宣帝本纪:251.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7.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5.

汉书.卷8.宣帝本纪:273.

汉书.卷8.宣帝本纪:272.

汉书.卷8.宣帝本纪:243-244.

汉书.卷8.宣帝本纪:260-262.

汉书.卷6.武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212.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杨生民.汉宣帝时‘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考论.文史哲,2004(6).

[3] 谢道光.汉宣中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9.

[4] 屈涛.汉宣帝时期吏治考“霸王道杂之”再认识.文教资料,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宣帝汉书形象
悬梁刺股
被皇帝逼出来的“学霸”
救人一命最重要
张安世救人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救人一命最重要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救人一命最重要
苏东坡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