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25 11:30余天敏
科教导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英语专业互联网+

余天敏

摘 要 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教学,探索性地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口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口译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延伸到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前口译师资力量缺乏、学生语言能力较低、口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 口译教学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5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rovides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interpreting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in general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Internet pl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preting teaching mode. This model us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classroom, but also extended to the two models under the line and the line, to a certain extent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interpretation of a lack of teachers,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is low, the effect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is not ideal.

Keywords “Internet plus”;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English major

當前,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建设,预示着中国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因此,培养符合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口译人才是全国各高校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学生、地域等存在差异,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置”。 [1]

笔者所在的中原工学院地处中原,以工为主,纺织学科特色鲜明,英语专业为二级学科,每年招生约60人,口译课程设置在第6学期,教学周15周,每周1次大课,即2个学时(90分钟),共30个学时,还有为期3周的口译实践。笔者自教口译以来,在实际教学中遭遇诸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语言水平低、口译学时少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培养目标,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口译人才,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互联网的发展为当代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可能。将互联网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笔者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培养目标。

1 “互联网+”背景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建构

“互联网+”背景下的口译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网络辅助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多媒体课堂精讲+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互动”,计算机网络辅助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口译任务,包括译前词汇和背景准备、英语听力训练、以及课外口译实践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在课内进行,而且延伸到课外;在继续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本模式的目标是创建“课堂教学+网络资源+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课堂口译学时不够、口译练习题量不足、缺乏现场口译情景等。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只是单向交流,而在本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成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他们可以双向交流,也可以三向,甚至多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训练量、提升课堂效率。本模式将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口译是一项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口译也是一个目标,必须符合社会需求。本口译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口译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互联网+”背景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具体内容

2.1 多媒体课堂教学

口译是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之一,因此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师独霸讲台的授课方式。口译课必需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正如陈延军老师指出的,“口译课不是口语课,不是笔译课,也不是知识普及课”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组织、评价。因此,教师的讲授环节不易占用过多时间。

每节课的设置,遵循教师精讲、教师示范、学生操练、教师点评这一流程。在精讲环节,教师主要精讲口译理论和口译核心技巧,包括信息听辨、提炼主旨、口译记忆、陈述技能、口译笔记、数字口译等。精讲完每一核心技巧的要求和作用之后,教师即对这一技巧进行示范,比如主旨提炼示范、笔记示范、数字记录示范等。然后转入学生实际操练。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教师实时监控,给出针对某一具体技巧的指导。在点评环节,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注意多肯定、多鼓励,以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约为1:1:3:1。

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置和时间分配都充分考虑到口译课的性质,并将学生的实际操练放在首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口译课都是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

2.2 “互联网+”辅助

2.2.1 课前

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词汇量。我们的学生在这些基本功上仍然欠缺,听力尚需提高,词汇量还不够。但是口译课不是知识讲解课或听力课,口译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词汇或训练听力或讲解如何翻译字词。口译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存在巨大矛盾。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口译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畏难情绪,使学生丧失信心。“互联网+”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口译自主学习中心,开发口译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口译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参考资料、测试题库等,也可以及时上传各种口译视频和音频文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心或宿舍完成教师布置的词汇预习、背景知识了解、阅读练习、听力练习等任务,在正式上课之前已经做足准备工作,从而在口译课堂上更加从容。这种做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endprint

2.2.2 课中

多媒体网络使传统口译课堂与网络教学充分结合,除了师生互动,更增加了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从而达到口译教学的实时互动。教师精讲、示范之后,学生进入操练环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接受影子练习、原语复述、译入语概述等练习,也可两两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学生和老师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可以在网上进行实时文字或语音交谈,建立口译学习群。如此一来,学生互动类型更加丰富,可以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等。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师对生,生对生的单一模式,使课堂训练更加紧凑、高效。

2.2.3 课后

由于课堂学时有限,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后实践的监管,引导学生消化课堂内容,加强课后口译实践活动,以弥补课堂练习不足之缺憾。这是“互联网+”最为突出的优势。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博客等,指导学生进行口译训练或拓展性學习,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口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360云盘,百度云盘等,上传口译教学视频、音频及实时口译资料,指导学生建立“第二课堂”,给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指导教学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互助互学,以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大灯问题。定期举行口译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口译大赛,增加学生亲临口译现场的机会。

2.3 口译实践

作为对大班口译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和学生都力求充分利用学期末为期三周的实践机会。整个实践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内容的安排上,兼顾以下内容:口译理论认知、个人口译实践档案和小组口译实践档建立、口译实战模拟等。个人口译实践档案包括听力档案和阅读档案两项。要求学生每日听力不少于2小时,每日阅读不少于2000字。鉴于口译的精髓是“最大程度地听懂别人说什么,并花最少的时间,最精确地传递信息”, ②合格的口译员需有较强的听力、分析理解能力和百科知识,这一常规作业目的正是要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扩大知识面。口译实战模仿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形式,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现场口译的机会。这一点,笔者在《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导向的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初探》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口译实战这一环节总是会将为期三周的口译实践推向高潮,让学生既欣喜激动,又焦虑不安。

除校内实践,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比如亲临中原博览会现场,做博物馆自愿者服务等。虽然这种机会不是很多,但是聊胜于无。随着中原经济的长足发展,随着郑州中部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这种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3 教学测试和评估

鉴于口译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口译作业以口头作业为主,学生可提交录音、录像等,辅以阅读笔记。考试的形式也有别于传统模式,更多的是从学生收集资料情况、小组合作表现、口译实战模拟等多种渠道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且引进了更加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并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课堂出勤、主题准备情况、课堂表现、小组团队表现、课下作业、学生自我评估等情况。在这种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学生监考者变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的指导者,这也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的完美阐释。

4 结语

本模式创建了“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口译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适应了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实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本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课堂口译学时不够、口译练习题量不足、缺乏现场口译情景等问题。

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使这个模式更加完善。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如何更加科学地编排整个学期的训练内容;在课下,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在实践环节,如何使我们的训练与市场相结合等。

注释

①② 引用为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陈延军老师在2017年7月由中国译协主办 的“2017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课程上的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雷静. 高等院校口译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M].(254)任文.全球化时代的口译——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英语专业互联网+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