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力探析

2018-01-25 01:20孙宏云
科教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慕课能力

孙宏云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要从容应对SPOC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晓之以理:深厚扎实的专业能力;动之以情:细致贴心的“育人”能力;导之以行:潜移默化的指引能力;学之以恒: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慕课 SPOC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38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of education, to take time for serious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SPOC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eachers need to ha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diversification. The main reason includes: deep solid professional ability; move: meticulous educating ability; guided by the line: subtle guidance ability; learning with constant learning ability: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Keywords MOOC; SPOC;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bility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积极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新趋势,这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教育部于2015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在线开放课程”。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也特别强调,要“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随着这些文件的发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创新开始迈向了新的阶段。各大高校在这些意见和计划的指导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其中,形式上的最大创新就是将SPOC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

1 慕课与SPOC

2012年,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成果“慕课”开始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了一种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学习方式。“慕课”(MOOC)的全称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意思是“大规模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的最大特点之一是Massive,即大规模。传统学校的传统课程一般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学生,而一门慕课的学生则可以高达上万甚至几十万,学生数量不受限制,是名副其实的“大规模”。慕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Open,即开放性。与传统课程的封闭性不同,慕课是完全开放共享的,课程完全以兴趣为导向,只要有兴趣和需要,不论身份,注册后都可以参与学习。而且除非想要取得相关的学分或证书,学生是不用缴纳任何学习费用的。此外,慕课还是一种纯网络课程,Online,即在线。传统课程是在教室里由师生面对面地互动交流共同来完成的,而慕课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络而没有面对面的过程,因此课程不受地域限制,所有的学习都是在线上完成。

慕课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受众的规模。但并不是任何类型的课程都适于采用慕课的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殊性质和教学特点,使其更适合一种集慕课和传统课堂二者优点于一体的混合模式,也就是“SPOC”教学模式。

“SOPC”是“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形式,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意思,它是一种小巧而精致的课程类型。SPOC和慕课最大的不同,在于慕课的受众是线上规模庞大的一切选课学生,而SPOC则是以规模较小的特定学校特定班级的学生为对象。SPOC模式兼具慕课的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的实体教学两方面的优点,将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契合了思政课特殊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特点,又合乎“95”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特点,让思政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2 SP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是不可逆转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从容应对SPOC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政课的各方面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思政课教师们需要具备更加多元化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2.1 晓之以理:深厚扎实的专业能力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强调,要“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因此,“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应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的首要素养和能力。

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性质和使命。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教育,都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信仰。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们自己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SPOC背景下,要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己首先要钻研透彻,要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本质和精髓,这才是“真懂”。只有真正想通“吃透”,才能实现“真信”。而只有教师自己“真学”了,“真懂”了,“真信”了,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中辨别是非,树立科学信仰。endprint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还体现在高度敏感的政治素养上。高校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普及化、大众化的重任,要适时地向大学生宣讲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而国家的政策并非僵化的教条,一经形成就永远不变,它会根据社会发展新的状况和新的需要实时调整的。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要时刻关注并敏锐把握时政热点,这样才能从专业化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国家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2.2 动之以情:细致贴心的“育人”能力

高校思政课除了是要完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提高大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各方面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不同于注重“知识性”的专业类课程,思政课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现实修养,是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的课程。因此,高校思政课不仅具有政治和人文两大作用,更应具有育人功能。

要实现这项功能,要求教师首先要轉变观念,要从传统思政课堂里高高在上唱“独角戏”的“绝对权威”角色中走出来,以更为平等的身份来与学生“对话”。在SPOC课程模式中,传统思政课上的“以教师为中心”已经翻转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考虑到“社会需要”,考虑到思政课的特殊使命,更要顾及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发展需要。教师应留心收集大学生们的个性化资料,广泛了解大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自主性、能动性,为大学生们提供个性化的、更有针对性的解惑和指导,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因材施教。

在SPOC课程模式中,表面上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在与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冰冷的机器相对,使得原本就有些让学生敬而远之的思想政治课更少了点温度。而实质上,这些冰冷的机器所连接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应有更火热的温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注重以理服人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感育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虽然追求真理,却又总是困惑迷茫;虽然坚持理想,却又总是特立独行。因此,思想政治课要实现育人目标,就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将大学生们当作理论灌输的对象,而是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伦理关照,以深切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来增加教学的温度。

2.3 导之以行:潜移默化的指引能力

高校思政课是修养类课程,它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学生净化思想,树立科学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制观念的重任。因而不同于知识型专业课程,思政课的教学不仅要实现基本理论“进课堂”,更要切切实实地“进学生的头脑”;学生不仅要将课程内容“内化于心”,还必须要能将之“外化于行”。而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各项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相反,教师们要努力与之紧密结合,并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课教师的个性品质和修养水平也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课堂,SPOC课程模式的教学任务更重,教学要求更高,琐碎而繁杂的线上线下工作往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们具有更强的敬业精神,甘愿付出更多时间来准备和组织课堂讨论;付出更多精力来加强线上线下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付出更多心思来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答疑解惑,及时引导。教师们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也在无形中为大学生们形成一种精神滋养。这种细致温暖、积极向上的课程氛围,也会在无形中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指引力,促使学生的修养水平达到新的境界。

2.4 学之以恒: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学科性质,使得其无论是在课程内容上,还是在授课方式和手段上,都不断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一定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不仅体现在为使授课内容具有新颖性、实效性和发展性,而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的研究和学习上,更要体现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掌握上。

高校思政课的SPOC课程模式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媒介实现的。思政课教师们只有不断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建设好SPOC模式下的新课程。在SPOC课程模式中,思政课教师由传统课堂里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身份,转变成为了一位网络课程设计师。教师不仅要参与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课程脚本和整理课程素材,还要参与SPOC课视频制作以及后期课程运行。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努力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的搜索、选择、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教师的资源搜索和信息加工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数量、质量和实效性;教师的信息处理与操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影响到教师能否及时地归纳总结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们要自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学习互联网知识,不断提高信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SPOC课程模式的发展,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基金项目:湖南省优秀社科研究基地专项资助项目“网络德育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2JDZ9)

参考文献

[1] 孙叶飞,马建青.后慕课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型和素养养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2] 季爱民,高歌.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素养探析──基于生成性思维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6(19).

[3] 施一满.慕课(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学术论坛,2015(9).

[4] 刘卫平.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慕课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