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5 20:53刘小华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教师实践研究

刘小华

摘 要:针对新形势和农村教育实际,我们针对新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三期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三期培训”,即对新教师进行职前期上岗培训、入职期跟踪培训、在职初期提高培训。文章分析了此模式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模式运行的操作方法,探讨了模式实践之后的成效与思考。

关键词:新教师;“三期培训”;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职业各种独特的教学专长往往是在初始阶段奠定基础的,如果不把握好职业生涯头几年这个关键时机,不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将严重影响教师专业成长速度,进而影响区域整体师资水平。湖南省桃江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针对新形势,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开展了新教师“三期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形势与困惑

1. 缘于新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要求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新任教师试用期培训,使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据了解,国内很多教师教育培训专家、学者开展了一些以“为期一年的新教师适用期培训”为主的研究。 新教师培训有的地区是以远程培训为主,新教师在网上学满150学时即可;有的是在集中培训后,由新教师所在学校自行辅导,但零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导致新教师成长速度较慢。但有效利用多种培训方式,分阶段、深入细致地研究农村新教师培训内容、方式、考核等,系统追踪新教师第一个成长周期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

2. 新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

新教师由大学毕业来到学校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接触的环境以及自身心理都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新教师迫切需要系统培训,需要尽快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实现由教学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变,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了解、掌握教师必备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巧等。

3. 区域现实状况的紧迫

据调查了解,2008年湖南省桃江县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68%左右,2008年至2012年桃江县每年退休的教师多,新进的教师较少,以致不少学校缺编或紧编。所以近五年来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新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非师范类教师人数越来越多。他们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没有教育教学实习的经历,对学校教育工作了解甚少。其余少数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雖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但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毕竟了解不多,缺乏教育实践经验。另外,桃江县新教师大部分被分到了乡镇中小学,很多学校比较偏远,如果新教师的培训仅仅依靠网络培训,或者全部在校本研修中完成,效果会不尽如人意。于是,新教师培训成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攻关”项目。

二、探索与实践

1. 整体规划,创新培训模式

在桃江县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我校组织人员多次召开会议,决心走出一条切合桃江县教育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教师培训之路,并于2012年5月成立了新教师“三期培训”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相关管理培训制度。2012年6月,课题顺利通过了湖南省继续教育专项课题的开题论证。

“三期培训”是指以教师进修学校和任职学校为基地,以自我研修、校本研修、集中理论研修、分学科(团队互助)实践研修等实践研修等培训方式为主,对新教师进行职前期(即聘任后、上岗前的一个月)上岗培训、入职期(即上岗工作第一年)跟踪培训、在职初期(即上岗工作的第二、三个年)提高培训。有了这个整体性框架,新教师培训不再单一零散,目标也更加明确,通过这样的周期性培养,引导新教师顺利完成从“尽快适应—达到合格—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从而推动其专业化发展。

新教师“三期培训”模式结构图如下所示。

2.务实过程,突出阶段性培养

过程管理决定着研究结果。依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成长目标,我们突出阶段性培养策略,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具体做法是:

(1)职前期上岗培训——“打底子”,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招聘工作结束后,我们组织十天左右的上岗培训。根据培训方案,此阶段的集中培训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口语、硬笔书法与教学简笔画)、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技能、听课说课评课、教师沟通艺术、班主任工作、专业成长规划等十个专题为培训内容,采用专题讲座、互动研讨、微型课例评析、考试测评等措施,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何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驾驭课堂技巧,引导他们锤炼教学基本功、重视教学反思等,力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专业规划等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新教师打好教育教学“底子”,尽早进入角色。

(2)入职期跟踪培训——“压担子”,促使新教师达到合格。入职期(试用期)指新教师工作的第一年。课堂教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此阶段我们把培训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校培训与县级指导双管齐下,“县级的理论导师与学校内的实践导师”双师并行,师徒结对,引导新教师在校内上好三次研讨课(亮相课、磨砺课、展示课)。实际上,这不仅给新教师“压担子”,也给导师们“压担子”,给其所在学校“压担子”,给培训机构“压担子”。由肖义锋、李云高校长领队,带领县进修学校、教研室、名师工作室组成的跟踪指导团队,对新教师进行了两轮课堂教学跟踪指导。

第一轮跟踪指导在每年10月份进行。第一轮是全员性、综合性的,要对每一位新教师的校级展示课一一进行指导。流程大致是:新教师上展示课—校级实践导师评课—县级专家评课—学校领导汇报其在校表现—跟踪指导团队检查其成长手册《起航》与常规伏案工作。第一轮跟踪指导结束后,县级指导团队进行汇总交流:一是推选较为优秀的新教师;二是交流新教师的优势与不足;三是选取从教人数最多或者最薄弱的几个学科,为第二轮跟踪指导作准备。endprint

第二轮跟踪指导在来年3月份,更注重学科性,流程为“三轮两反思”:首先,县级导师、校内导师与新教师沟通交流,选好研讨课内容;然后,新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初步设计教学预案;接着,新教师与实践导师交流,重新设计教学预案,并试教、反思、调整;最后,县级导师与校内导师、同伴再次听课,新教师再次反思。如此一来,新教师基本能驾驭自己学科的常态课堂,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两轮跟踪指导结束后,学校组织开展桃江县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选取不同学科由新教师执教,导师现场评课,所有新教师、导师们共同参与课堂研讨。以课堂为阵地的两轮跟踪指导培训,求真务实,真正实现了师徒结对、共同成长的目标,让新教师逐步合格。

(3)在职期提高培训——“搭台子”,助推新教师走向成熟。这里的“在职期”,实际上指教师转正后一两年的提高培训。一般来说,新教师第一个工作年头往往热情高涨、激情飞扬,但转正后若不能进行持续指导,就会有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放慢成长的脚步。

在这个阶段,我们做的就是努力“搭台子”,搭建多种成长平台,搭建专属于新教师的成长平台。比如,在名师送教活动中,如果受教学校里有新老师,就要让名师与新老师开展同课异构,让新教师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名师的教学艺术。

3.借力《起航》,引导持续发展

从以往培训经验看,新教师往往不懂得积累与分析。于是我们编制了新教师专业成长手册《起航》。《起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设计了起航寄语、上岗须知、成长规划、成长足迹、活动记录、成果展示、学期回顾、定格精彩八个板块。每一位新教师人手一本,全面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思考与收获,以记录促思考。特别是,在“成长足迹”板块又分“职前期、入职期、在职期”,细化了新教师学习、工作的阶段目标要求,并由两位导师分别对三个阶段进行考核检查,写出考核意见、单位盖章。成长手册《起航》,不但使零碎的培训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记录的方式告诉新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反思,才能奠定基石、积累资本,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评价激励是持续发展最好的催化剂。我们设置了许多贴近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奖项,如教学成长奖、素养提升奖、课改新星奖等。每个奖励都列出了详细的评价标准。评选材料是“三期培训”结束后,新教师将成长手册与日常工作材料进行整理提升,提供“十个一”:一本成长手册《起航》、一学期教学预案、一学期的日常工作手册、一堂微课视频、一套学生作业、一封导师的推荐信、一则成长故事、一篇读书感言、一次培训学习心得、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过程是先由新教师自己申报奖项,再根据“十个一”材料和新教师的自我评价,由县局人事股组织调查、评选,颁发证书与奖金。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激励,敦促新教师认真总结反思,激发新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引导新教师持续发展,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我会成长”。

三、成效与思考

我们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我们编写了新教师培训工具书《新教师三期培训工作手册》及研究通讯《新园丁》。这些既是此项研究工作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材料,也是县级培训机构、各学校与新教师们交流沟通的媒介,更为参加教师培训的同行们提供了研究参考。

研究务必要求实效。五年来,我们到了每一位新教师所在的单位,走访了教育局及相关二级机构、各乡镇中心校和所有参培新教师,进行了实践研究成效的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显示,新教师对集中培训课程设置认为“合适”的占92%,认为“一般”的占8%;对培训专题辅导讲座“满意”和“較满意”的各占82%和18%;认为新教师跟踪指导培训对他们有很大帮助的占100%;等等。

实践证明,我校的新教师“三期培训”接地气、有价值。有利于培训实施过程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培训工作效益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训组织主体的共同发展。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不管如何激励,但总是留不住人,人往高处走,优秀新教师流失较多;二是任教学科变化大,新教师年经,学校缺什么老师,就让新教师去教什么课;三是少量新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培训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沈济萱.继续教育和名师成长——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曹胜利.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3]曹胜利.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教师实践研究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