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探析

2018-01-25 16:48宋环芳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家校合作核心素养

宋环芳

摘 要: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教育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也就促使教育需要在内容与方式上有所创新。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家校合作”构建家庭学校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受到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确实收到一定成效。健康良好的家校合作,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通过简单分析“家校合作”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的意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讨论“家校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建立,以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学校共同体的构建更加完善。

关键词:“家校合作”;基础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家庭的教育方式、父辈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职业身份以及地位等均对下代子女的教育产生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与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学方式,尊重子女健康情趣,培养孩子的健康行为习惯,加强与学校的配合与沟通。”因此,将家庭与学校两者相结合,建立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共同机制,是当前教育领域内容与方式改革的趋势。

一“家校合作”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的作用

一方面,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其在生活、学习中对人或对事的个人决策所拥有的科学概念与方法的认知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除了在校课内的学习,课后生活中的延伸也同样重要,而“家校合作”恰好弥补了科学文化素养在课后延伸发展的价值与经验。家庭是学生离开学校课堂之外的重要学习场所,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扩展学生在校外课后进行科学探索的视野与空间,丰富学生科学实用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在家长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家校合作”能够拉近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配合,也是家庭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能够促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整体状态。子女对父母有更深的理解,而家长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合作,能够体会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会对教师与学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文化素养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分析

“家校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对于家庭与学校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主动的、被动的、自愿的或者是被迫的,很多的家长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意见。“家校合作”也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慢慢成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遗憾的是有的“家校合作”却没有按照初衷进行。有的家长提出:“不应该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父母来管。”有的教师也抱怨:“不管什么事情家长都会掺和进来。”甚至有的学校在进行教育方式改革中,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导致“家校合作”收效甚微。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在实施“家校合作”过程中,操作模式与“家校合作”的概念相背离。“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要求办学单位与家长(及社区)共同承担被教育者的成长义务,包括做好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家庭辅导学习、参与决策以及社区合作等多项具体实践。再来观察出现类似问题办学单位的操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出现“偏颇”,偏重于参与决策以及家庭辅导学习,忽略互相沟通交流、社区合作,忽略做好家长,忽视了“家校合作”中的“合作”重点。

三、促进“家校合作”机制进一步建立的策略

“合作”是人与人之间或是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而彼此之间互相配合进行的联合行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健康有效地开展“家校合作”,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以实现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的目标。

1.家庭与学校要建立共同的目标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学生。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多数的学生都是就近入学,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常常与学校的育人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家庭与学校育人目标差异太大,那么两者产生的冲突也就越大,学生夹在中间,辛苦费力又难以提升。因此,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建立起共同的育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要互相了解,家长与学校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要互相沟通,在具体交流中求同存异。

一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校要增加举办家长座谈会的次数,由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年级、班级组织家长会相结合。如在新生入学之前,学校组织新生家长座谈会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办学理念。由于家长们的文化程度不同,学校要根據不同的家长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好能够让家长有直观的感受。

二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子女每个阶段的期望目标,并将其与学校以及教师自己的育人目标相比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共同与差别,再针对班级以及具体学科的教学进行调整。

三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一个家庭之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目标一致,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如果家庭内部家长之间的意见相左,孩子无所适从,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学校要尽量让每一位家长都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教育,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尽可能地帮助家庭进行育人目标交流的指导,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育人目标达成一致。endprint

2.家庭与学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与配合

家庭与学校共同确立了一致的育人目标,就要有所效率地进行合作,两者之间要互相加强沟通、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学校知家长,知家长所需,知家长所感;家长知学校,知学校所做,知学校所获。如今,在科技信息技术的依托下,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社交平台,然而在这些平台上能够大胆发言的家长却没有太多,类似这样的平台,完全可以设置为可控的开放式空间, 确保个体与学校的交流无碍。另外,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举办家长开放日,或者将学校活动面向家长开放,以此来满足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园内实际状况的愿望,同时也能够让家长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工作和付出。

3.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建立充分的信任,互相理解

合作是双方共同的事情,两者必须建立一定的信任,才能够继续合作下去。“家校合作”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学校信任家长是基于家长对子女的爱,希望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相对而言就显得复杂一些,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尽可能取得家长的信任。首先要积极树立学校的正面形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家长、社会传递办学育人理念,将教学成果向社会公开,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价值。其次,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虽然是合作体,但是三者在时间与空间上是不一致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也都是相对独立的,如果缺乏沟通交流,那么就容易产生歧义,因此,当家长向学校以及教师提出问题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当学校出现问题时,要敢于认错,并采取恰当方式解决问题,以谦逊的态度建立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信任,在事后也要反思、完善和提升。

家庭与学校在面对教育问题要互相理解,以促使“家校合作”的健康良性循环。在“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中,作为校方要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知道家长其实并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在对子女的教导中掺杂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学校不应拿教育者的标准去要求家长。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阶段,要允许有差异存在,学校有差异,家长也会存在差异,每个人的观念、行事方式、文化程度都有不同,对于教育的认知理解也有不同。学校应该尽量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对于部分无法参与“家校合作”的家长,学校也应该对学生尽可能地付出。

4.家长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家校合作”,而有的家长却是有心无力。“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定期面向家长举办培训课程,来帮助家长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家庭教育的质量,针对家长进行培训的内容力求多元化,且具有针对性。教师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亲子活动,如亲子读书比赛活动、亲子才艺表演、亲子游学等。在活动中,教师、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宣传等手段,面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帮助引导家长学会分析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家长体验进行知识探索的奥秘与乐趣,从而提升家长自身素质来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而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更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构架,完善自我修养,深入探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如此,才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更好地去履行育人使命。

5.完善“家校合作”的基础保障

“家校合作”的順利进行,需要一定的技术与物质保障,除了教师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利用各种平台面向家长进行培训,还需要充分运用社会中的丰富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体育馆甚至乡村田野等,都是学生进行学习汲取知识的丰富资源,丰富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探索知识、提升自我。

另外,“家校合作”实施过程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要求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能力。学校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育,有的放矢地针对“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细化,让家长了解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以及相关活动中渗透相关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2]李文娟,杜 萍.实施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2).

[3]曹慧萍,杨玉佩,汤丽丽.家校合作中的资源整合研[J].创新人才教育,2017(1).

[4]吴少娟.家校合作要在“共”字上做文章[J].教育科学论坛,201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家校合作核心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