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合共生” 凝聚教育能量

2018-01-25 07:44
教育家 2017年46期
关键词:研修学校课程

在中华文明的绵延历程中,民族精神是最珍贵的宝藏。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华夏大地上总是会涌现出无数的“传奇”。“铁人”精神,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忘我拼搏意志的凝练,具有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是一所与“石油”有着不解之缘的学校,她将教育看作头等大事,崇尚“爱满天下”的教育主张,追求以“爱”为核心的“真、善、美”的教育境界。通过精研课程,打磨文化,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学校日渐彰显出“聚能于石,油然而生”的教育姿态。

筑牢文化根基,紧扣教育本质

文化育人,是石油附小坚持的一种教育方向。文化,具有无声的感染力,能够如细雨般滋养心灵。教育,同样是要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要唤醒人的内在与灵魂。教育者要能够从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智慧。因此,学校将文化建设纳入整体工作中,以寻求自我的发展与突破。通过对文化基因的深入挖掘,学校从现有条件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文化建设。

学校一直坚持“守正出新”力促文化建设的校本化与民主化,在深综改的背景下,在坚守中奋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怀揣着一份敬意,学校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树立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观念,着眼于当下学校发展的真实需求,推动形成文化建设的集体共识。学校在实践中整合优质资源,创建多样平台,群策群力,最终确立了以“和合共生教育”为统领的学校文化体系。传统意义上,“和”指和谐、和睦、和平,“合”指融合、结合、联合、合作。而经过学校的“再加工”,二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营造积极、和谐、包容的氛围,实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是对“和合共生教育”最深刻的诠释,也是学校一脉相传的办学理念。学校认为,教育要做到“以爱育爱”,在生命的互相影响中成就高尚的人生;要“教学相长”,在智慧的相互点燃中培养创新的精神,要实现“和”中有“合”,“合”中蕴“和”。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培育一方师生共栖息、同发展的乐土”的办学目标与“致力于培养‘热爱生活、激发自我、理解他人、认知社会’ 的合格社会公民”的育人目标。学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师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自在生长的土壤;希望能够让每一个孩子树立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生活态度;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会自尊,学会自律,学会自主,学会自强;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友好地与人相处,在与人共处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诚信,学会交往,学会宽容;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开放,学会认知,学会辨别,学会感悟……

“博爱,求真,尽善,致美”的校训,直接表明了石油附小的教育态度。博爱既是一切品质的起点,也是所有品质的归宿;求真即学会求知和做事,尽善即学会做人和共处,致美即学会生活和发展。数十年来,学校始终和师生们携手并肩,共担风雨,一同从青涩走向成熟。由乔羽先生作词,王立平先生作曲的校歌《播种希望》旋律优美,朝气蓬勃,“天地间最美的音乐是我们的歌声,天地间最美的图画是我们的笑容”,唱出了附小人特有的风采。

>>肖英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聚能于石,油然而生’是与我们学校高度契合的理念。在我看来,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在办学实践中,我们集中了各方力量与智慧,以爱为核心,坚持把爱作为教育的主题,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并尽力去获得百姓与社会的认可。”肖英校长的话是对学校文化建设历程与成果的总结,体现了学校向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学校迎接未来挑战的动力所在。

激发课程潜能,增强教育实效

课程是基础的教学媒介,其作用是显著的。早在1994年石油附小就已经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成为区内的先行者。最初,学校主要是通过说唱形式激发学生的原始兴趣,让英语变成校园“流行曲”。经过5年的实验,学校于2002年启动了《小学英语说唱课程》的研发工作,并正式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说唱课”校本课程,即SPR课程研发。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英语课程的魅力,学校逐步将SPR细化:低段年级说唱为主,中段年级戏剧体验为主,高段年级阅读为主。有效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学生听说能力领先,读写能力超前,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扬,学校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小学代表,获得了全国第一届外语教研示范校的殊荣。英语特色,已经是学校最引人瞩目的品牌。

英语学科探索的良好局面,增加了学校学科育人的信心。学校秉持构建“生命—智慧”课程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博爱求真的理性智慧,尽善致美的价值智慧,以及直面问题、学会生活的实践智慧。在和合共生的教育观引领下,学校主张先“和”而后“合”,先后开发了“各美其美”的基础课程与“美美与共”的发展拓展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校还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素养,体育课程也成为石油附小的另一亮点。足球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足球课,以提高学生足球普及率。足球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技能,增添了学生的乐趣。学校还建立了足球社团,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针对有足球特长和爱好的孩子,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在低、中、高年级都组建了校队,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此外,足球啦啦操比赛、足球征文比赛、足球摄影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足球教育的范围,深化了足球教育的意义。当然,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仅限于足球方面,学校还成立了花样跳绳社团、健美操社团、武术社团、篮球社团、田径社团等,供学生们自主选择,进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为了响应新课改与国家提倡优化10%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石油附小深入推动“深度学习”的落实,将其与课程构建进行有机融合,转换教和学的方式,力求使课程效益最大化。同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学校还开设了“兰竹讲堂”课程,“小语使者”网络课程,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等,让学生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课程渗透文化教育。

课程内容不同,形态各异,但是都具备无限的潜能。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倡导“大课程观”,认为只要发生教育学的关系就是课程。站在学生的角度,学校千思百虑,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赋予了课程别样的精彩,使校园洋溢着生机。多样化的课程,更是让学校发展得更加“有底气”,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锻造师资队伍,提供教育支撑

“敦睦通达,和合慧生”是学校教师文化的集中表达。教师,永远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教师培养,是学校极其重要的课题。石油附小基于对学校教师队伍的理性分析与“立德树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主抓校本研修,敦促教师提升自我,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首先,学校构建了“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所谓“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是指同伴真诚、投入、协作、负责任地开展真问题、尊重证据的研究。它以关爱(CARE)为核心,特点是问题引领、深度合作研究、互惠多赢,也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并且能够专注、执着与持续地解决一个问题,多向度地思考问题,避免偏见与经验之不足,重视“证据”,以“证据”说话,而非空谈“理念”。该种教研模式蕴含着向善、求真的智慧与勇气,努力打造一心向善、追求卓越、体验幸福的研修共同体文化,与学校的校训十分贴近。广大教师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更加地开放、主动,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践行着学校“敬业乐群、专业扎实、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师文化。

其次,以项目研究为载体整校推进。选好项目、有效组织、统筹规划是石油附小教师研究项目的三大路径。学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带领教师研究真问题,“主题聚焦,角色明晰,重视过程,交流成果”,借此增强学校、教师的“自发展”能力。学校通过出台《石油附小副班主任工作职责》保证在班主任学习期间,各科任老师全部到位,确保将每位教师纳入研修体系当中。

每年寒暑假,学校管理团队成员带领骨干教师一起运用所学的研修程序,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会诊”,实现研修工作的稳步推进;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原有的师徒制文化关系,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打造“融集体智慧,修专业素养,聚情感力量,品职业幸福”的研修文化;坚持“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有机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优势和育人价值,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促进学科间的相互配合,逐渐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疑,集体研修是加快教师成长步伐的有效方式,在此过程中,学校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地和谐,彼此的信任感也得以加深。干部自身的魅力和能力也成为蕴含在其工作言行中的一种推动力,基层教师也有了更强的行动力,《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的实践与探索》的研修成果,就是对学校教研工作的最好注解。

再者,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学校开始注重强化教师对孩子心理的研究学习。为了应对学生心智不成熟或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符的难题,学校聘请了特殊教育老师,并着手培养自己的心理老师。学校还经常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在征求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让学生、家长、教师与专业人士直接对话,为他们提供准确的判断,提高教师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质上,石油附小的教师呈现出的“和合”风貌,就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外化,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必然能够为学校发展注入无尽的活力。

强化多项职能,盘活教育资源

校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元素,环境育人职能是学校主要的职能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对人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石油附小以“和合共生”教育为出发点,在环境建设中尽力做到“润物于形,和美共享”。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带动干部教师共同参与。在整体布局上,学校用长廊、水榭、绿竹等传统文化元素来营造浓郁书香,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了不同的阅读区域:低年级的童话世界般的阅读角,中高年级宽敞巧妙的阅览室以及每个班的班级小书架,都成为孩子们快乐阅读的园地。学校还创设了低年级区自由组合的“七巧板”活动区,中年级区“琴棋书画”休闲活动区,在高年级区矗立了铁人塑像,让铁人精神激励学生成长。

另外,学校还积极构建德育体系,强化德育职能。学校打破了“碎片式”的德育模式,将新生入学课程、少先队课程、节日课程、家长学校课程、毕业课程等多项目进行融合,实现在“人与自我”中激发成长动力,在“人与他人”中增进彼此理解,在“人与社会”中积极探索新知,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小学六年之中,让“各美其美,和合习成”的学生文化成为孩子们受用终身的财富。

从根本上来看,“和合共生教育”是实现个体与群体协同发展的教育。为此,石油附小着力构建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乃至国内外各类学校间良性互动的共生教育生态系统,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引向社区,引向家庭;通过家长讲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实现家校联动;与语言大学,关工委等多单位合作,将优质资源引进学校,实现“以和辐射,得合共生”,强化了公共关系职能。

为进一步固化教育成果,盘活教育资源,学校大力加强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可谓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凭借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的优势,组建了管乐团、舞蹈团、合唱团以及烘焙、戏剧、机器人、剪纸等几十种社团项目,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号召力的当属“石油附小爱乐管乐团 ”。该团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管乐兴趣班已经发展成覆盖高中低年级三个梯队、团员达300人的大型管乐团,多次在海淀区、北京市管乐比赛中获奖;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活动,深受社会好评。尤其是前不久,在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的石油附小建校六十周年暨艺术团建团二十周年专场音乐会上,“爱乐管乐团”与“天籁合唱团”“飞扬舞蹈团”三大艺术社团联袂倾情演出,大放异彩。管乐团还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艺术比赛,游历欧洲多个国家,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学校身上,调动了潜在的教育资源,使学校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源泉”与“活水”。

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也是学校力推的主要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0月份举行的“未来汽车我做主环保出行我参与”科技月闭幕式活动,同样是学校拓宽教育渠道,吸收可利用教育资源的表现。期间,学校与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合作,有效推动了地质知识的传播,让学校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爱阅读”活动

>> 科技节

>> 素质教育成果展示

>> 英语节

文化对于个人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与文化有着同等的价值。石油附小以“和合共生”的文化建设为中心,传扬、创新石油精神,培育师生的“石油”品性,凝聚各方之力,让教育“油然而生”。

猜你喜欢
研修学校课程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