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零散繁杂,内容多且随意性强,工作高效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学校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变德育工作繁杂低效的现状,结合学校育人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基于此,我们九十七中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整合零散的工作,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18个要点和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的6大方面20个要点,落实学校“细节之美成就品质之优”的“美优”教育理念,开创了“五化式”德育常规管理模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整体、高效、特色推进的有力抓手。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基,管理是否科学有力是决定学校各项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德育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检查、反馈、矫正、引导的闭环回路。检查的内容就是学校要引导学生形成的习惯和品质。针对“查什么、谁来查、什么时间查、怎样反馈、如何引导、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等方面,学校都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和落实。每周对仪容仪表、班级卫生等9个方面进行检查,周五统计成绩,周一专区公布。另外,学校将德育常规管理所涉及的学生、班级、班主任三个层面的常规工作作为落实管理的主线,设计了学生安全日汇报制、班级百分周量化评比制度、“最美教室”月评比制度、阳光班主任年度考核制度、“美优”学子年度评价制度等,以制度推进执行,以制度精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美优”学子的良好阵地。我校为深入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规定周四下午半天不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学校德育处和教学处利用这半天时间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到德育活动碎片化、与学科联系不紧密且与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所要求的32个活动要点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将德育活动进行了整合,开发了德育“一二三四”课程。
“一”即“美一课程”(详见图1)。在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固化时间和主题,定期开展教育活动,使常规工作有章可循。教育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纵深开展,或多个内容系列开展,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了教育行为的随意性。
>> 图1
“二”即两服务课程。即学校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学校将每周二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午饭后开展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或其他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三”即三大节活动。每年三月开展科技节、五月开展艺术节、十月开展体育节活动。三大节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载体,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即“四走进”实践活动。分别为走进社区,走进场馆,走进自然,走进教育基地。每月每年级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拓展能力。我们把常规融入“美一”课程中,将特色分散在“二、三、四”活动中,形成上位的体系架构,并将其作为我校实施“美优”教育、培养美优学子的载体。
在班级建设中,九十七中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硬文化和软文化,引导班主任根据个人带班风格打造特色班集体,推出“一班一特色”活动。每个班级围绕学校“美优”理念设计班名、班徽、班歌、班训、班规等,并制作班牌粘贴在班级门上。此外,每学期开学前,各班主任要利用假期时间制定下学期班级发展规划,制定班级特色发展的规划,并明确相应的发展路径和措施,提出保障实施的策略等。另外,学校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针对班级卫生、展板文化内容、班级面貌进行评价,突出班级的不同特点。学校在班级评价时着重考量班级特色发展是否鲜明,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因此,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对学校而言意义重大。本活动初期,我们让班主任思考带班特色及特长,定好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后期学校在各种培训中有意识地为班主任搭建平台,除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常见方式,还将深入开展校本培训作为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提出了班主任周例会制度,每周例会除常规工作外还开设了特色活动:进行班主任每周一赞活动,赞身边优秀班主任值得学习的技巧方法和值得赞扬的优秀品质;赞自己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和成功的案例等。本学期,我们又推出每周一研活动,每周一位班主任在周五提出工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发到德育群中,大家针对这一问题,梳理解决办法,并于下周班主任例会上共同交流解决。
一系列活动极大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团结了班主任队伍,及时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困扰大家的问题,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
>>张彦伶老师和学生志愿者
随着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九十七中抓住这一大好契机,结合新的评价指标框架所确定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6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在原有实施“九七星级评价”制度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评价标准,精准量化评价结果,创新设计了“九七美优学子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该手册对接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评价要点,采取以周为评价时间节点,每周自评反思,师评反馈;每月自评之后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监督。此外,为将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化目标化,我们对照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将每月评价进行量化。量化的总分为162分,每个月,学生都可以对比自己距离标准的差距,从而反思自我,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家长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作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一方面让家长定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更加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这就比原来教师单纯质性描述要客观得多,把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实施的主要环节,使结果作为评价自然而然的产物,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此外,“九七美优学子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作为评价实施的载体,不仅从《指标框架》要求的20个要点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评价,凸显了教育教学的统一,更是将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班评、年级评、校评多主体评价高效统一,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评价主体单一造成的片面性问题,从实施上保证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
“九七美优学子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在学生个人评价专栏后设计了“我对老师说”和“老师对我说”两个栏目,待学生填好个人评价后,把一些不便于直接和班主任沟通交流的话以“悄悄话”“小纸条”的形式写在“我对老师说”栏目中上交班主任。班主任逐一翻阅后,根据每位学生的一周表现,再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并将评语填写在“老师对我说”一栏中。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学生评价手册已成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时成为鼓舞学生前进的原动力,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
九七“美优”学子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聚焦学生素质提升,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发展性评价判明学生潜能中的强项和弱项,扬长补短,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的挖掘,使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同作为记录功能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对学生的评价从班内到班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德育到教学,进行多元多维的开发。目前该评价体系已经通过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的评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五化式”德育常规管理模式是九七德育工作的“钢架结构”,是学校推进“美优教育”的有力抓手。德育工作内容虽多,但有其内在规律,需要德育工作者用心发现并进行智慧整合。在立德树人的路上,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携手并肩,以美为伴,向优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