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5、72.9%,几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数字,却构成了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小学生源的基本情况。学校现有604名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其中非京籍学生占比达72.9%。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甚至可以说是不利的生源状况,马坡二小人并没有自怨自艾,止步不前,而是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开拓进取的信念和求新谋变的智慧,积极寻求“突围”之策。以“若水教育”为依托,学校成功走出了发展困境,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象征学校“若水教育”的雕塑
用“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来形容马坡第二小学对于“若水教育”之路的选择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马坡二小前身是马卷小学,解放前建校,1992年合并周边村小迁进现址,2000年被评为顺义区完小示范校,隶属于马坡中心校管理。2008年7月,学校从马坡中心校分立,正式更名为马坡第二小学。学校分立后,面临着发展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缺乏团队凝聚力等诸多问题;而且,学生结构组成复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些都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如何有效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尽快进入稳定发展状态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二小人想到,学校所在地马坡镇有小中河和潮白河两条河流。2008年学校分立之时恰逢北京奥运会召开,而马坡正是奥运水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可以说,学校与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且,《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润泽万物、包容、坚韧的特性,不正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吗?于是学校一方面借助市区专家团队的力量,对发展现状进行阶段性诊断与梳理;另一方面多次征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的意见,达成发展共识。在多方力量与智慧汇聚的基础上,马坡二小提出了“若水教育”的办学理念,打造若水文化,构建水韵校园,倾力办如水般润泽生命的教育,通过文化濡染、课程建设等,使学校成为师生共进、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家园和成长沃土。
“学校文化是体现学校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的精神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非行政因素,把管理融入文化,发挥文化的熏染和陶冶作用,用文化的滋润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体现文化在管理中的价值,收到润物无声的管理成效。”崔树昆校长一席话,道出了马坡二小管理所要达到的境界。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顺势而为”的管理文化,规范师生行为,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干劲,使学校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形成“心在一起”的团队精神 马坡二小办学理念的凝练,经历了师生、社区代表、家长的意见征集过程,进行了不同场合核心价值理念的解读,并通过不同形式予以践行与展示。每位教师都把自己对职业的理解与目标浓缩成一句座右铭,公示于学校宣传栏中,使大家心中有共同的理念,做事有具体的目标。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宣讲办学理念,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 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是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拓宽民主渠道,实现群策群力。一些重要决策、敏感话题,学校都以3.18、9.18民主日为契机,向教师广泛征求意见,依靠教师共议解决。如绩效工资方案、考勤制度、奖励政策、福利费使用等,学校都会采纳教师们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制定与完善。另一方面,学校广泛征询不同群体意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借助北师大专家团队智力支持,先后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家委会成员代表等,对学校管理、教学、德育、课外活动、课程设置、学校文化、后勤等多方面工作进行访谈调研。对问卷、访谈结果,科学分析,认真关注,并在多次与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措施,从而形成了二小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
探究“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学校组建了“宣传、纪律、学习、卫生、体育”校班两级五委少代会,尝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研讨、意见征询和培训的方式,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校的常规管理更适合孩子成长,更能为孩子所接受。老师们欣喜地看到,学习委员很好地承担了校班书籍的选购、整理、借阅等任务;体育委员自觉组织课间操、眼保健操,还担起了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与管理任务;宣传委员承担了广播、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与建设工作;卫生委在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打扫与维护中,发挥了监督与组织作用;纪律委在学校课间、路队进校的秩序维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小主人翁”的地位更加凸显。
>>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五、六年级滑雪体验课程
组织“传递温情”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文化再现的重要载体。学校对每项活动都用心设计,赋予其深刻的含义,使大家在活动中传递快乐、传递温情、传递力量。趣味运动会、体育锻炼、音乐欣赏、庆教龄等工会活动温暖人心,极大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每位入职年轻教师都要撰写职业规划,要拜师献课。在区教委举办的五年以下青年教师成长课活动中,学校十名青年教师全部获奖。学校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园丁新星9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9.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约占42%。
学校的“六一”特别课堂活动已经坚持了三年。学校要求所有在6月1日当天任课的教师自主选择想和孩子一起开展的课堂内容,可以做游戏,也可以谈天说地。此举有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护航孩子健康成长。家校协同是马坡二小德育研究的主题,学校开辟了育子经验集园地,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活动。如在中秋“圆梦家园”家校协同现场会上,学校设计了本地、外地家庭共庆佳节的内容,增进了解与信任。真可谓家校协同,其乐融融!
谈及办学初衷,崔校长说:“我们将办学定位在‘若水文化’层面,是基于水的润泽万物不争与学校育人的价值与方向是一致的。教育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润泽,育人过程中更是需要以水之美德与智慧,去滋养、呵护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为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体现办学特色,学校精心打造“若水教育”环境,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马坡二小的水韵校园,追求的是人文与自然的相融相生,体现的是“学生主体”的原则与标准。
校园中,“上善若水园”“温馨相伴园”和“自然生态园”三处美丽的景观,既展现了恬淡的田园之美,又将师生、生生相伴成长的乐趣呈现于角角落落。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马坡二小人认为,水韵校园必是书香漫溢的殿堂。室外配有立体书架、读书桌椅和读书长廊,让孩子们在课外随时有书可读;教室书格里放有学生自选的图书,每天中午、每周三下午一小时集中阅读;门口读书长廊处的橱窗中,“读书故事”“推荐书籍”“读书方法”等内容,随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着指导。可以说,书在马坡二小的校园中无处不在,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涵养与教化。
水韵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场所,更是孩子自己作主、释放灵性的地方。这里的一切设施和空间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所用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棋桌等,随时等待学生一显身手;校门口的橱窗里展示的是孩子们成长的精彩瞬间;楼两侧展板上随时会有不同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展示;楼道内、洗手池旁、树木旁、专用教室内外,是孩子们展现童趣的创意空间。就连专用教室里的储物柜也成了学生大胆涂鸦的展示柜。教室、专用教室更是师生充分展示“自主权”的天地。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在这里展示一次作品。这里有师生共同设计的班徽、班训、班级发展目标,有学生不同时期的个性化作品,还有学生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以及各具特色的板报等,处处都是成长的足迹,满满都是美好的回忆!
从教30年,崔树昆校长始终在小学教育的园地中耕耘不辍。不断累积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使他越来越明确,学校教育的终极指向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小学又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关键期。为此,要通过“若水文化”的润泽与呵护,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品德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帮助他们树立成长自信,为未来积蓄成就多种发展可能的力量。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课程是最重要的载体和依托。为更好地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灵动儒雅、快乐自信”的若水少年,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理念为指导,以师生全员参与为宗旨,以校内外资源相结合为思路,以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整合为根本原则,全面构建“灵动儒雅”的若水课程体系,借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发展特长,从而为孩子们创设全面而个性化成长的多彩空间,为学生的若水人生奠基。
在实施基础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主要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同时借助专家团队,给教师自主空间,通过校本教研、科研创建“有兴趣、有自主、有质疑、有生成”的“四有”灵动课堂文化,使教案、教学、作业等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同时,在建立共识与调研的基础上,学校还开设了四类拓展活动课程。一是全员参与的成长课程,包括阅读、电影欣赏、少先队课程、古诗文诵读考级课程;二是按年级推进的健体课程,一年级为快乐健身舞,二年级为中华武术,三年级为人手一拍的乒乓球,四年级为美式橄榄球,五年级为篮球,六年级为旱地冰球;三是双向选择的社团课程,包括装饰画、书法、儿童画、种养殖、朗诵与表演、儿童舞、架子鼓、中国象棋、科技制作、葫芦丝等,教师因趣而教,学生因趣而学,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四是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主要是龙舞、五虎棍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课程多数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开设,其中特色课程、健体课程也有部分融入体育课中。
>>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坡镇马卷村“五虎棍”项目传承授牌仪式在马坡二小举行
>>学校龙舞队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
五虎棍在马卷村兴起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2012年10月,马坡镇马卷村“五虎棍”项目被列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马卷村的传统特色为突破口,马坡二小明确了将以“龙舞传统文化”和“五虎棍”为主题的文化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路径的发展战略。
学校通过教育专栏、励志名言等,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还搭建了专业化的现代舞台。从舞龙队中挑选身手敏捷的学生组成专业队伍,由马卷村五虎棍老艺人作为专业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五虎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再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经过刻苦练习,孩子们成功掌握了多种打法与套路,能完整地进行表演与展示。马坡二小的“五虎棍”特色教育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族艺术得以薪火相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是受益匪浅,不但增强了身体素质,发掘了自身潜能,提高了反应速度、平衡感、准确性,而且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为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外,学校还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学校都坚持采用班级轮换制,各班学生根据学校主题,自主选取讲述内容,自行完成主持与广播。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勇敢地走上舞台,接受挑战和锻炼,期待着明日的化茧成蝶……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小主持人,农村孩子也和城市孩子一样,阳光,自信!
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素质教育得到了校本化的落实。校园中充满了朗朗的书声、欢快的笑声、激情的呐喊声和悦耳的歌声,孩子们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与精彩,也强健着飞向未来的羽翼……
结语:“水是生命的源泉,教育是对生命的润泽。”这是马坡二小教育人所恪守的教育信念。的确,在这里,教育如水般博大、包容——无论孩子来自何地,都是学校的小主人,都能接受到适切的教育,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里,教育如水般清新、灵动——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常变常新,一切,只为尊重规律,一切,都为了孩子的当下与未来;在这里,教育如水般热情、坚韧——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马坡二小人前行的信念与决心,在他们心中,神圣的教育和可爱的孩子至高无上,为此,他们愿坚守乡村教育园地,以智慧与汗水换得绿阴一片,迎来春色满园!
对于学校当前的教育实践和今后的发展,崔校长有着清晰的认识:“若水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在该理念引领下,我校正本着丰富学生生命历程,拓展学生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的宗旨,逐步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健康成长的体验教育体系。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学校核心文化的体现,更加关注师生的文化自觉与自省,尊重师生,尊重教育规律,努力创建弥散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以‘若水文化’滋养广大师生修身养性,引领大家在传承文明和文化的路上,追求、修炼健康向善的完美人格,发展、提升实现自我、升华自我的素养和能力,并进而以润泽、和谐的学校教育,去影响、带动家庭和社会,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若水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文化如水,生生不息,大道无形;
教育若水,润泽生命,大爱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