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研究
——基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2018-01-25 23:02杨岚茜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示范性观察者教育者

杨岚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一、注意过程与榜样选择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入口,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世界,而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相应的选择,由个体感知引起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为个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桥梁,但并不是出现于环境中的任意一件事情都能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联系,一方面,只有在个体自觉的情况下,他才能主动的进行观察并接受影响。另一方面,个体会主动选择示范性事件的价值信息。注意过程决定个体是否愿意自觉接受示范性事件的影响以及选择其哪些行为进行观察。注意过程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取决于观察对象、观察主体以及观察背景。观察对象包括示范性活动及其载体,示范性活动的突出性、可分辨性、复杂性、价值性和载体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社会声望、吸引力等又是影响注意产生的具体因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三元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环境)的基础之上的,观察行为的产生必定会受到观察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平越高,其观察就能越细致,所获得的价值信息就越多,观察的效果越好。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同样也强调了环境的不可忽视,班杜拉将其描述为与个人有关的环境,包括社会大背景和人际关系网。

(一)明确学习实质,突出精神学习

观察学习的实质是模仿,但模仿不是机械的。在观察学习中,观察者应学习潜藏于不同榜样所示范的具体行为背后的一般规则,而不是榜样的具体行为本身。直观的榜样事迹和舆论渲染很容易使年幼者误以为榜样学习是一种行为学习,而忽视其潜在的影响。社会舆论对于榜样的渲染往往是一种通过强化榜样特征而引起和保持观察者注意的手段,但榜样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行为的层面上,将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育。在实施榜样教育的方法时,教育者应该引导儿童透过榜样的行为去体悟并认同榜样的优秀精神。儿童性是少年儿童组织的基本特性,成员思维的不成熟性就决定了在观察学习中,他们更善于运用直观的学习方式,但观察学习是一种抽象学习,这也是榜样教育方法在引入实践过程中偏离其原有实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年儿童在榜样身上学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条件就是让教育者善于发掘、提炼榜样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并向少年儿童诠释精神的深刻内涵,让少年儿童对于榜样由直观、表象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科学的认识。

(二)合理选择榜样,激发学习动机

注意过程会决定教育对象对榜样所展示的各种信息的取舍,榜样的哪些行为会引起少年儿童的注意?根据班杜拉对注意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将原因解释为两点,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观察者的特征,但这两者又不是孤立的,榜样的选择不是针对某一点而进行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要引发少年儿童的注意,榜样的行为模式相较于其他普通行为,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特色,能被少年儿童所认识并接受。不同的榜样或是相同的榜样对于不同的少年儿童来说,其行为的功能性价值也各不相同,对于少年儿童的自觉观察欲望有很大的影响。班杜拉对榜样的个体影响因素和观察者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全面的解释,但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才是榜样选择的直接依据。有研究表明,观察者的榜样学习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特点,身心状态的相似性、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和声誉地位的优越性。对榜样的选择一定是立足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但其行为和精神又是崇高可敬的。少年儿童可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理解其精神内涵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相应的标准。

(三)选树多样榜样,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诉求,选树多样榜样也是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榜样教育的多样性讨论,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进行。纵向上,榜样选择应注意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少年儿童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遵从阶段设置相应的目标才不至于揠苗助长。横向上,榜样选择应注意广泛性。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将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进行了区分,但这种绝对的区分极易忽视成年人本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和应有的教育激情。榜样应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网,以此来丰富榜样教育的内容。

二、保持过程与榜样内化

人们只有在记住所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才能视为受到榜样的影响。观察者将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示范性行为的信息以某种方式存储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榜样的行为是一种瞬时的,观察者要将其转换为持久的,就必须以保持过程加以辅助。可以说是榜样行为内化的一个过程。具体的榜样示范活动会包含很多无关的细节,要保证观察的效果,观察者会将观察到的活动进行编码转变成符号形式以记住重要因素。编码转换的过程对观察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为后期观察者的行为作出指导。这种信息编码转换受到个人内部因素的影响。转换过后的信息在观察者的认知中表征为两种形态。榜样行为的符号意义是否能被个体理解从而转换为表征就决定最终观察效果。要保持对表征内容的长时记忆就必须加以训练。但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班杜拉提出认知演戏,即在想象中对示范性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演习。

(一)直观抽象并用,加深学习理解

少年儿童组织是由以儿童为主体的成员构成,以中国最为有名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为例,其成员的年龄均为6到14岁。年幼性就决定了其心智不成熟性。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心智发展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在实施榜样教育时,对待年龄偏小,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教育者应该选择具体的榜样形象,利用实地观察的形式或视频展现让少年儿童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于教育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在实施榜样教育时,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榜样,以便让少年儿童观察不同载体的统一行为,在认知中对榜样形成自己的理解。对于不受语言理解和表达局限的少年儿童而言,教育者可以采用直观与理性相结合的榜样教育形式,既可以用生动直观的具体榜样,也可以采用精炼感人的语言文字来宣传介绍榜样的优秀事迹。采用文字的形式,大大方便榜样教育的实践,避免流于形式,教育者还需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更加深刻的意义进行解说与指导。

(二)丰富榜样背景,肯定成长过程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榜样的言行及精神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榜样的行为是值得人们肯定的,对于示范行为的信息转换编码,班杜拉认为是对榜样所展现出的行为进行重构,实则忽视了榜样在获得普遍认可前所经历的艰辛历程。这也是历来榜样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榜样所取得的成就作为教育重点而忽视其奋斗的历程。这样容易使处在萌芽阶段的少年儿童形成对榜样的仰慕却不懂得承受困苦的心态。榜样的成名不是一蹴而就的,辉煌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将榜样的背景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作为充实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材料可以使榜样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使少年儿童知道榜样的成长过程。宣传典型榜样时,教育者要兼顾榜样外显的光荣成就以及内隐的奋斗历程,让少年儿童清楚榜样获取成功的条件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在遇到困难后也要矢志不渝,从内心深处拉近与榜样之间的距离,增强自身学习榜样的积极性和对榜样的领悟力,同时也避免了将榜样教育的方法变成一种灌输教育,提高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认知演习,及时纠正错误

当下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对人们自主意识的激发,榜样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少年儿童在面对丰富的榜样形象时对所观察到的行为,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出相应的实践操作。作为少年儿童组织的教育者在与少年儿童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应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存储于认知中的对示范活动的表征,简单来说就是让少年儿童用自己的话复述所观察到的事迹,谈谈自己对榜样的认识以及哪些方面值得自己深入学习,自己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怎样做,或怎样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并进行同辈之间的相互讨论对比,加深理解。认知演习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少年儿童在将眼花缭乱的榜样行为重构转换后不被遗忘,保持住对榜样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少年儿童表达出自己对示范性活动的理解,如果理解存在偏差,教育者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引导纠正。

三、产出过程与榜样行为再现

产出过程实质是从认知表征到行为再现。产出过程又分为四个小步骤,第一步,观察者在认知中对示范性活动组织反应模式,组织反应模式指观察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到与榜样行为相一致的操作模式,这个操作模式是产生于认知之中。第二步,将认知中的操作模式付诸实践,由大脑控制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相应的动作。第三步,观察者自身对执行情况的观察与监视。第四步,观察者在对自身监视所提供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之上对反应操作进行自我调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产出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不断通过反馈信息来调节自身的行为,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反馈信息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观察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作出公正的判断。二是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获得。对于初次尝试示范行为的观察者来说,产出过程是较为复杂,可能做出某些观察者自己认为正确实际却是错误的行为。如何加强示范行为的熟练性?这就需要观察者掌握产生示范行为的每一项运动技能以及加强运动技能的顺序、时空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反复练习最后达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一)掌握教育方法,发挥教育者作用

在对榜样进行学习时,需要充分注意到榜样的行为,并将其进行编码转换以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认知中,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动作技能,就无法再现这样的行为。少年儿童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并且生机勃勃,传统的榜样教育强调单向的灌输,这是违背了教育原则的做法。少年儿童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榜样教育更是一种强调青少年自身体验并且自觉践行的情理交融的教育实践过程。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教育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受教育者不会满足甚至会排斥被动的灌输,这样榜样教育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违背其内在的规定性。

教育者应该基于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来实施榜样教育,在尊重少年儿童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注重通过少年儿童自身思想矛盾的运动而自主构建符合榜样标准的行为,从内心认可榜样的行为。教育者可以在遵从少年儿童内心意愿的基础之上选择教育目标,引导他们辨别思考将认知表征付诸实践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同时,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是一种精神教具,榜样教育要取得实效,除了选对榜样,教育者自身的态度也不可忽视。教育者自身对待榜样的态度会极大的影响青少年对待榜样的态度,教育者只有在自己的行动中切实的践行榜样精神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更好的以自身的行动诠释榜样精神。

(二)及时反馈强化,鼓励支持创新

少年儿童组织的教育者只有在及时、不断强化少年儿童向榜样所学到的正确的行为,少年儿童的学习结果才能得到固化。罗杰斯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这种积极看待来源于其他人,尤其是身边重要的人。少年儿童处于身心还未成熟之际,无法及时辨别自己行为是否正确,需要教育者对他们的“好行为”给予积极明确的评价,少年儿童就能更清楚的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除了从认知角度分析榜样行为的再现,班杜拉也从动机角度提出影响观察者行为再现的替代诱因,替代诱因指外界对于榜样行为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观察者的学习,观察者在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外界的赞许和表扬后观察者就会积极模仿这样的行为。少年儿童会接受示范行为所产生的他们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结果。因此教育者以及社会应给予榜样行为积极的反馈,它直接导致少年儿童是否真正接受榜样行为或者是否会将自己所学到的行为表现出来。

榜样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少年儿童内化榜样的高尚精神品德,转换重构认知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榜样教育不是一种灌输的方法,自主创新是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教育者应该鼓励支持创新,激发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少年儿童在习得相应的行为后,单纯的模仿照搬是不能深化学习的内容的,只有创新才能超越。

猜你喜欢
示范性观察者教育者
多普勒效应之新讨论
品读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你看不见我”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