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是重中之重,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在研讨的话题;而在近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确实是提高学生这两种能力的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手段。
文章是写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好的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是流水账。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我们在阅读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绪,也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所表达的情绪来反证作者当时的一些状况。拿鲁迅先生的《药》来说,现在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和体会买人血馒头的情节,所以学生阅读时很容易只把它当成个故事,但如果在阅读之前,仔细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们就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旧社会那种人吃人的悲哀,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也可以通过文字来体会鲁迅当时的情绪,体会整篇文章的主题——文字是悲哀的,主题也是悲哀的。
另外写作技法的运用也和作者写作时情绪有着莫大的关系。情绪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文字润色来更好地抒发,同样,了解文章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修辞的使用和文字的琢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对“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的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是通感的运用。歌声隐隐约约,却更具吸引力;荷香微淡,如丝如缕,愈能唤起人内心微妙的情感。若读者明了美好月夜下朱自清轻松的心情,当然也就不难体会他为何会情不自禁地去捕捉这种令人喜悦的清香。通过情感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修辞及写作技法的运用。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道是无情却有情”……另一方面则要依靠教师理性诱导所带来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灵魂也最具魅力的部分。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背影”和“泪水”两个意象逐渐深入地体会父子之间的绵绵深情,感悟无穷的艺术情味。情感教育在阅读中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作家王蒙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曾说过一段通俗而又充满激情的话:“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日子涌上了心头,等着你去编织,去拂掉岁月积下的尘土,去用理想和正义的火炬照亮它们……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一齐涌上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写作能力其实也就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能力。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情绪的表现方式,从而使情感与文字建立起必要的联系,更好地运用文字表达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情感教育对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很多学生只知道有情绪,却不能说明白情绪是什么,也就不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写出好文章?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很明白地说出了情感教育和表达能力的关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只能为赋新词而强说,而“天凉好个秋”却道尽了秋愁。梁晓声先生曾说:“文学的写作乃是理性和感情相交织的事情。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写作者,都试图向自己的笔倾注一份感情。只不过,同学诸位,没有经历过什么人生沉浮和世事沧桑,因而内心里并没积淀下特别稳定的感情。”确实如此,大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有同样的问题:内容不够充实,感情不够真挚。只能强添情调、靠一时之情绪来填补感情的空洞,啰啰唆唆一大堆,实际上空空如也,“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能具体落实的情感教育方法中,有哪些是适用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呢?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强调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各种语调及语速的变化来完美体现作品蕴含的感情。只有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更好地朗诵作品;反之,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诵作品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融入角色、融入作品的时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行动的模拟中,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排演话剧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场景布置也能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把学生带入剧情是最直接的情感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剧中人的各种情绪,在自己和剧中人情绪波动的比较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极致情感就是对学生触动最大的情感,如最开心,最伤心,等等。让学生深入体会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事情,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受限于阅历,学生不可能对所有情感都深有体会,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悟,但这些极致情感却应该是深刻的,也是学生很容易能体会到的。提炼极致情感并加以体会,慢慢的学生就会对情感有一定的把握,知道什么事会让自己开心,什么事会让自己郁闷。这些基础的情感教育,会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得到“经历”的养分培养后就会开花结果。用“高兴”这种情感举例,人高兴的时候会觉得心情很好,用词语来表达就是“心花怒放”,意思是心像花开一样,一下子打开了。这就是高兴的感觉。学生能够体会“高兴”这种情感,很容易就能理解“心花怒放”的意思。运用极致情感提炼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修饰情感的词语,从而更好地运用甚至创造。而运用精彩的词语可以使文章升华,使读者感同身受。
发散思维如何培养呢?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幅画、一个镜头、一个场景,发挥想象,描述出心中的感受。这和阅读的程序正好相反。在读“古道西风瘦马”的时候能够让人感受到那种苍凉,反之我们给学生看这样一幅画卷,学生又会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呢?通过对画面本身以及想象场景的描述,来提升学生对场景画面和情感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段长城,尽量让学生去发挥想象,把想象的场景写出来,就达到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传统的情感教育是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等。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和感情,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学习用更好的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同时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对这些情绪和感情的领悟来深刻地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