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训练 决胜论述类文本阅读
——以2017、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为例

2018-01-25 22:26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花瓷瓷器考查

宁夏

论述类文本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文章类型。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其中的现代文各类体裁文章及数量为:戏剧3篇,小说6篇,散文6篇,论述类文章8篇。可见,论述类文章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教学任务。

鉴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自然地成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对象,在高考试卷中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虽然分值一般只有9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讲,存在着较大的阅读障碍,得分普遍不够理想。通过梳理试题中常见的“设误”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但对于真正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来说可能还远远不够。

想要真正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还得回归论述类文本之本源,从它的文体特征入手,理解论述类文本行文的逻辑思维。

一、论述类文本特征分析

“论”者,议论也。“述”者,陈述也。所谓论述类文章,就是围绕着某一个中心话题分析问题、阐述事理、表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论述类文本具有结构清晰、说服力强、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等特点。论述类文本的种类通常有三类,包括议论文、评论文和杂文。不论是哪一类,都符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一篇论述文,如果逻辑思维混乱,文章结构自然难以清晰明了,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贯串思维训练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鲜明地提了出来,具体表述如下:“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课程目标中也有“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具体表述。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和阅读兴趣已经让他们不仅仅满足于阅读叙述类文本,而愿意接受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文章。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必然成为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重要阵地。要想真正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必要的思维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有的题目表面上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其本质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一)论述类文本中体现出的基本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分析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或者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指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2017年、2018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题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即比较集中地考查了考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学生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一篇论述文,梳理行文结构是首要任务。要想厘清行文结构,必然离不开分析与综合能力。没有分析,我们无法弄清一篇论述文究竟分析了什么问题、阐述了什么事理,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就会变得笼统模糊;离开综合,我们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文章的各个段落的具体内容、作者的基本观点等文章的有机组成成分的认识会很片面,这样一来就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一篇论述文。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素材摘编自万明的《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全文阐述了青花瓷崛起的历史事实,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并且论证了青花瓷崛起带来的影响。这是第2题D项的考查内容。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素材摘编自袁梦倩的《“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全文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把论证推向了深入。这是第2题B项的考查内容。这两道题都是对全文总体行文结构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行文逻辑,对文章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解。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题C项“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题D项“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都是在对全文进行局部或整体的分析之后,又进行了综合。通过分析和综合,我们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支撑作者观点的基本材料已经了然于心。

2.比较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比较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认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征、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把事物分门别类,揭示出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使知识系统化。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题的A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即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我们通过阅读文章第一段,很容易能够锁定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很显然,此处作者是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了反面论证,并未对元明两代的瓷器进行比较。关于逆向思维的相关知识,本文稍后会做讲析,此处不再赘述。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概括”这种思维过程在论述类文本中非常普遍。含有“因此”“表明”“可见”“带来的启示是”“由此可知”等字眼的句子一般情况下都属于“概括”。“概括”这种思维过程体现出的其实是一种归纳思维,它大多出现于论述类文本的段末,起到下结论、作总结的作用。

(二)论述类文本中体现出的具体思维形式

1.归纳思维

归纳思维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归纳思维从思维过程来讲就是“概括”。归纳思维在论述类文本中运用频率极高。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一段的结尾“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四段的结尾“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都属于归纳思维。体现归纳思维的结论性语句一般位于论述类文章段落的结尾,比较容易筛选。

2.逆向思维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一段“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三段“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即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来论证,这种论证方式一般是和正面论证相结合使用的,又体现了一种对比思维。正反对比论证体现了论证的深度和严谨性。

3.递进思维

递进思维就是以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一段“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第三段中“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二段“‘ 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都属于递进思维。递进思维的标志非常明显,一般是通过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予以体现,如:“有……还有”“不仅……而且”“进而”“还在于”“甚至”“进一步说”,等等。

4.推理思维

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中论述类文本中第3题A项“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论述类文本中第三段“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既属于逆向思维,又属于推理思维。

思维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此处分析的四种思维形式只是在论述类文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另外,思维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需要考生勤加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方可决胜论述类文本阅读!

猜你喜欢
青花瓷瓷器考查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纯净的青花瓷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