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始见金
——“五读法”提取古典诗词信息

2018-01-25 22:26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卢生赏析古诗词

甘肃

古诗词在历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都是重中之重,然而许多考生在作答时不能准确把握作品大意,深刻领会作者情感,对设置的问题答非所问。如何才能准确高效地理解作品内容,在考试中做到事半功倍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探究。

一、读题目

鉴赏诗、词、曲,我们首先应从题目入手,读出题目中隐藏的信息,为读正文和解答试题做好准备。如2010年全国卷Ⅰ古诗词鉴赏题刘孝绰的《咏素蝶诗》: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我们从题目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通过咏叹某种事物来表现思想情感,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情达意。所咏之“物”往往是诗人自比,与诗人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刘孝绰在《咏素蝶诗》中通过描写素蝶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被人赏识,无法施展才能。诗中的素蝶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再如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目中的征人是被征役之人,多指守边将士。这一“怨”字奠定了感情基调。从题目中我们读出了守边将士反对战争,心生厌战之情。在正文中我们也得到了验证:守边将士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读作者

因诗人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人生志向、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作品所描写的内容、表现出的风格、情感趣味、价值判断往往有所不同。因此,把握诗人背景对挖掘诗歌信息、把握情感内容有很大帮助。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一生处在“牛李党争”之间,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个人的遭遇和晚唐国运的衰微对他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最为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又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一生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终日沉湎于歌舞酒宴、诗词吟诵中,最后被俘,做了亡国之君。亡国之前的词作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亡国后的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以一首首泣泪滴血的绝唱被称为“千古词帝”。

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岑参。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人,作品中描写的大多是边塞风光、守边将士的生活、边疆征战的内容,盛唐的繁荣昌盛使诗人的作品中充溢着雄伟大气、豪迈之情。在边塞诗中,这些守边将士常年生活在寒冷、荒凉的边地,生活艰苦,对家乡和亲人充满了思念。了解了这些,对赏析他的诗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读正文

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品读正文才是关键。诗人在作品中集中笔墨,通过多种手法表达情感、志趣。读正文前我们要先了解诗词的章法与特点。

1. 古典诗词的章法结构

诗歌按平仄、声韵、字句等特点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先秦时期开始到汉魏六朝,大多诗歌篇幅可长可短,平仄押韵并没有严格要求,表达中以自然段分层,字数、句数不限,自由灵活,这种诗体传统上称为古体诗,如屈原的《离骚》、曹操的《观沧海》、南北朝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但这种形式灵活自由的诗体在六朝时并未戛然而止,在以后的历代文人笔下也有出现,尤其在盛唐写作较多,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就在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发展的同时,文人开始创作形式相对固定,字数、句数有一定限制,严格运用平仄押韵的诗体,这种诗体更能体现诗歌的形式美与音乐美,更注重表现诗歌的意境,这种诗体被称为近体诗。按全诗的句数来分,四句称绝句,八句以上称律诗。如杨万里的《小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些都是典型的绝句;而杜甫的《登高》、陆游的《游山西村》、李商隐的《锦瑟》、毛泽东的《长征》则都是典型的律诗。诗歌从民歌开始,一路发展而来,至唐宋时,从形式、内容、手法、语言、意境等方面已达到极致,很难再创作出新的体式。为了更好地表达情趣追求,文人开始创作一种更适合吟唱的诗体,于是词便应运而生了。词长短句交错进行,语言更加灵活,情感抒发更加充分,音韵的运用更加淋漓尽致,更加适合文人吟诵。除小令与三叠外,大多词在形式上呈现为两段,称为上下阕(片),词人往往在上阕集中写景,下阕集中抒情,既有意境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抒发,达到了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阕集中写景,描写了边塞荒凉、孤独、萧条的景象,衬托人物思乡、思亲与孤寂落寞之情。下阕集中抒情,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功业的愁苦心境。

2 .注意写景与抒情的基本特点

在古典诗词中,写景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景物的描写与感情的抒发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与所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用乐景抒发乐情,用哀景抒发哀情,这是一种烘托手法,也是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的一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借无边无际的萧瑟之景来抒发自己的伤感,他伤感自己漂泊异地、孤寂多病、年老体衰、潦倒颓废,他也伤感安史之乱后国家命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种萧瑟凄凉的秋景与哀伤的情感抒发是一致的,是运用哀景抒哀情。另外一种抒情方式是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与抒发的情感是相反的,用乐景抒哀情,是反面衬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首咏史怀古词中,词人描绘了雄浑壮阔的大江美景,借儒雅风流的英雄人物来抒发自己年老体弱、功业未成的伤感,借美景抒哀情,是一种反衬手法。

3. 抓住人、事、景、物、情

赏析古诗词首先应从语言入手,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最为精美凝练、含蓄隽永,我们赏析时要反复品读语言,从用词到诗句再到语言风格都要考究。许多用词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成为生动传神、有艺术张力的词,正如卢延让所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再如宋祁的《玉楼春》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这个“闹”字既有绘景,又有抒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象,还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杏枝摇曳、杏花微动的活泼神情,欢快之情跃然纸上。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赏析关键诗句,这些关键诗句可能是诗人着力创造的意境所在,也可能是多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也可能是诗歌主旨情感的集中表现,当然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作品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我们在初步领悟了诗歌的语言之后,还要进一步分析诗歌描写的内容,明确诗人运用的手法技巧,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概括起来就是人、事、景、物、情五个方面。我们以白居易的《晚秋夜》为例:

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首联写的是明月下的碧空,愁人对影相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刻画的人物形象:在清冷的月光下,一个孤独愁苦的诗人形象,这种形象在结尾两句中也有所体现。

颔联写的是菊花凋零、衰桐落入寒井的情形。通过“残菊”“疏篱”“衰桐”“寒井”等意象,诗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衰败、萧瑟的意境,这种景象的描写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晚秋”。

颈联写塞外飞鸿感觉秋意将尽,邻鸡鸣迟知昼短夜长,这是叙事,用叙述的方式表达秋尽冬至、寒意降临、夜晚漫长、人儿无法入睡的情景。

尾联写主人公孤独不语,白露湿衣顿觉寒冷。“凝情”和“衣裳冷”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属于集中抒情的诗句。

这首诗既有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有景物的描写、意境的创造、事件的叙述,更有情感的表达。在手法上主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尤其在结句“风吹白露衣裳冷”上,这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衣裳冷”更能衬托出人物凄凉伤感的心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读注释

在古诗词阅读题中,注释是解题的重要条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在阅读文本后无法获得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命题人有针对性地补充的信息和条件,因此,注释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如2014年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邯郸道上①

清·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

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

满身尘土拜卢生②。

[注]①邯郸:古都邑,县名。周、秦、汉时为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中心,亦为中原交通要冲。②卢生: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的人物,卢生于邯郸邸舍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吕翁乃授之枕,以入梦。卢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客舍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问: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

从诗歌本身我们无法得知卢生的有关信息,但命题人在注解中作了必要的补充,我们可以从注解中找到解题的有效信息:卢生热衷于功名利禄,追求荣华富贵,满身尘土,来往行客都崇拜卢生,意在说明这些过往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徒,诗人在这里借用“卢生黄粱美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如果读者不注意解读这里的注释,此题将很难解答。

五、读试题

在解答试题时,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切不可马虎大意,答非所问。古典诗词的赏析基本上从语言、形象、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具体解题有所侧重。除了要掌握这些基本的赏析方法外,还要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既要答出要点,又要血肉丰满,没有生硬套作和罗列的痕迹。考生要注意修饰、锤炼语言,力求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这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高考古诗词阅读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考查学生的阅读技巧,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外,更要注意能力的提升与技巧的掌握,多读多思多练才是关键。

猜你喜欢
卢生赏析古诗词
朋友当如是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卢生做梦
黄粱一梦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