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曹丰泽
【命题背景】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设计】
材料一中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既不在海南也不在台湾,而是在广东雷州半岛徐闻县。这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小县城,在生产中国近一半菠萝产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最为壮美的菠萝种植景观带,成为这片红土地上的绿色生态花园。有趣的是,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见到如此美景之后叹为观止,脱口而出了一个雅致的名字——“菠萝的海”。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菠萝作为经济作物栽培,中国是菠萝十大主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2010年广东菠萝产量占中国种植区的63.24%,徐闻县菠萝产量占广东省的66.62%,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占广东省50.88%。
材料三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土质大部分为砖红壤,属丘陵缓坡台地地貌,三面环海。菠萝是著名热带四大水果之一,性喜温暖,耐旱,耐阴,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或山地红壤。菠萝除可以鲜食外,多用以制成加工制品。菠萝果实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还可清暑解渴、养颜瘦身;菠萝叶的纤维甚是坚韧,可供织物、制绳、结网和造纸等。
1.描述雷州半岛的地理位置特点。
2.简述徐闻县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徐闻县“菠萝的海”的区位优势条件。
4.分析徐闻县“菠萝的海”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命题意图】
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描述地理位置特点;第2问简述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第3问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第4问分析农业生产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各小问由浅入深设置,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一步步逐渐深入探索“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问题。
【试题解析】
1.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角度描述。
2.依据徐闻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气候的因素,可以判断徐闻县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3.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一般要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发展历史等)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等。
4.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考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区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雷州半岛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中国大陆陆地最南端);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三面环海,介于南海和北部湾之间,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其南端的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如今又恰逢中国“一带一路”的新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特点: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率大,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成因: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南部,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变率大,夏秋季多台风。
3.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属于以火山丘陵为主的缓坡台地地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或山地红壤,土质疏松、排水性良好;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率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候适宜;在小气候影响下,当地雾日较多,雾水给菠萝以天然的湿润度;菠萝的适应性强,性喜温暖,耐瘠、耐旱,病虫害较少;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发展较好;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种植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