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2014—2018年全国卷Ⅰ真题规律分析报告

2018-12-06 11:21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区位考点选择题

一、高频考点纵向分析

(一)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

1.纵向考情一览表

年份考点题号题型分值材料类型2014风沙的源地36(1)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201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水循环原理2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等值线的判读7选择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外力(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选择题4文字材料+统计图外力(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选择题4文字材料+统计图2016外力作用7选择题4文字材料+过程图外力作用及影响8选择题4文字材料+过程图外力作用及影响9选择题4文字材料+过程图气候的影响因素37(1)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2017区域的水量平衡6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蒸发量与实际水量相关7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覆膜、积雪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9选择题4文字材料+统计图对曲线图的判断分析10选择题4文字材料+统计图

续表

2.规律总结

从近五年全国卷Ⅰ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专题的考查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考查次数较多,且每年均有考查,非常稳定,应该引起老师和学生们高度重视。从命题角度和考查难度来看,侧重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难度适中,例如气候(气温、降水)、水循环、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都是贴近生活,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旨在考查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地理现象的实践能力,再运用地理原理和相关知识综合思考得出结论。

3.学习策略

以最常考的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为例,其中高频考点“河口”进行考查的试题较多,建议在备考时侧重“河口”微专题的讲解。每一个点都找一个典型(新课标全国卷Ⅰ、Ⅱ、Ⅲ都可以找到关于河口专题)的对应练习,在讲解中注重知识与试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备考效率。

(二)人文地理——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1.纵向考情一览表

年份考点题号题型分值材料类型2014发展工业的条件37(1)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区域图工业的条件37(2)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区域图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7(3)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2015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4选择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5选择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36(1)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36(2)非选择必做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影响36(3)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6(4)非选择必做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2016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农业区位条件36(1)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区位条件36(2)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区域图工业集聚36(3)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6(4)非选择必做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2017工业集聚相关知识4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工业区位因素5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36(1)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区域图农业有利区位条件36(2)非选择必做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气候对及时加工的影响36(3)非选择必做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产业发展产生的效益36(4)非选择必做题6文字材料+区域图2018工业区位因素1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工业区位因素3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

2.规律总结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对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这部分内容考查较多,分值也较高且比较稳定。侧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考查,对比农业分析集中在综合题,而工业除2014年考查题型为综合题外,都是选择题,并且侧重考查工业的转移,从中总结出的规律就是并不单纯考查某一区域的产业区位,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侧重考查区域间的产业联系,例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37(3)小题,2016年全国卷Ⅰ选择题第1、2、3题,第36题,2017年全国卷Ⅰ第36题等。

3.学习策略

以农业区位为例:针对农业的区位、农业的地域联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常考点逐一突破,例如农业区位,很多同学停留在“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上,而新课标全国卷绝不仅仅是考查到这个层面上,而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四个等级。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一级思维);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二级思维);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病虫害(三级思维),气温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地形、天气、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光照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地形、天气、人类活动(四级思维),学生只有达到第四级思维时才能真正地拿到分数。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厘清答题思路。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纵向考情一览表

年份考点题号题型分值材料类型2014中国区域太阳能分布差异1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2015交通运输区位4选择题4文字材料+区域图区域气温差异37(1)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示意图区域地形差异37(2)非选择必做题8文字材料+示意图2017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2选择题4文字材料+示意图中国区域地理特征11选择题4纯文字材料+统计图

续表

2.规律总结

近五年全国卷Ⅰ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每年都有所考查,并且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体现,试题材料类型多样,主要以结合区域图考查为主。可看出这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区域认知。

3.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不仅仅是位置上的定位,而是对这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植被、地质、地貌、水文、土壤、资源等)及经济地理环境(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地域文化等等)都要有一定认知,并且要理解区域的差异,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比较类的设问,通常的答题技巧就是谁比谁,比什么。例如,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我国东北地区来对比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立足教材,抓住主干知识

对每年下发的全国考试大纲要认真研究,和前几年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的对比,看是否存在变化,及变化的趋势如何,尤其是有增减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提炼,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每年的重要考点和高频考点,要敢于取舍,地球运动、大气环流、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洋流对气候、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劳动力、交通、生产历史、国家政策等);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与技术力量、国家政策等);人类活动对区域经济活动(生产布局)及产生的影响,危害和解决措施。

2.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纵向对比2014-2018五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整套试题几乎都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如区域认知就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没有一味单纯的考查地理定位,而是更加引导考生对一定区域环境的认知。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加强训练且注意积累。

3.精选试题,提高复习效率

题不在多,而在精,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考形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备考效率达到最大化,那就需要在铺天盖地的各种模拟试题中尤其是高考真题中,按照所讲到的知识点精准的挑选,不一定一个题组的全部题目都呈现,精选的题目要更加有针对性,更容易达到训练的目的。有时候师生可以对题目的一些设问加以改编,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合理规划复习轮次

复习的轮次层次要明确、清晰。一轮复习要着眼于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大力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大胆的取舍,对考纲不做要求或者近几年都没有涉及的考点简单复习即可。

二轮复习不能重复一轮复习,而是要针对高频考点,罗列一些微专题如河流专题、风专题、水专题、土壤专题等等,逐一击破,在这个阶段就要侧重知识网络中薄弱专题的梳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利用作业,例题中的某一问,选择题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落实综合题的解题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一审、二忆、三模、四链、五表。一审:审题要规范,把题干和材料中的时间、地点、关键词、关联词、限制词、设问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全部圈划,通过提炼有用的信息,减小错误率。二忆:回忆知识点的单元归属。三模:建立模板,而模板分常规模板和特殊模板,特殊模板就是要针对材料。四链:模板要和材料链接并结合,这是拿高分的保证。五表:最后用文字呈现在答题卷上的表述一定要规范,灵活使用地理专业术语,避免错别字。

三轮复习回归教材,复习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查找时事热点,合理安排考前测练的密度,通过批改,反馈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强化和提升。

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预测分析

(教学考试杂志社2018年度“优师计划”研发方向一——基于测评技术的高考真题结构化研究与实践,地理学科研发项目组)

猜你喜欢
区位考点选择题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