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逻辑知识破解高考阅读客观题“结节”

2018-01-25 13:20宁夏韩万仕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设题杂剧正义

宁夏 韩万仕

在做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客观题时,一部分考生采用比照阅读法,即依据选项,对照原文,比较选项和原文语句的差异,然后判断正误,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识破命题者抓住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来命制选项时设置的陷阱。在日常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逻辑知识,采用推理法,推断选项内容是否符合文意及客观现实,了解命题的手法和技巧,运用逻辑知识解决难题。

一、判断类易设题

1.假言判断易设题

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条件与结果关系的一种判断,命题者容易利用此判断中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来设题。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如果……就……”“倘若……便……”“只要……就……”等作为关联词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语言标志。

现代汉语中的假设复句,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明得出的结论,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就……”,即假设如果实现,结论就能够成立,因此结论和假设是一致的,不是相悖的。现代汉语中的条件复句,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说明在满足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其常用的关联词语“只要……就……”与假设复句的关联词语“如果……就……”所标示的逻辑关系一样,都是充分条件的关系。

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识,我们就能识破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命题者常常利用条件关系的错位来设项,即在利用关联词语转述原文中具有“条件——结果”关系的句子的时候,将个别因素、措施等错误转述成其他条件关系。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

原文呈现: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选项呈现: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理论分析:选项是用一个假言判断表述的。这种假言判断究竟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考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无从下手。原文的表述是“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与其不是条件关系,而选项采用了“如果……就……”这样的假言判断,说法过于绝对,将“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错位成“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充分条件,所以选项错误。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常用“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等作为关联词语。现代汉语中的条件复句,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说明在满足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其常用的关联词语“只有……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是偏句为必要条件,除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掌握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知识,我们就可以正确分析考题选项。仍以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为例:

原文呈现: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选项呈现: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理论分析:选项是用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表述的,“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是“避免‘生态赤字’”的必要条件,前后内容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以该选项正确。

2.单称、特称、全称判断易设题

按判断的“质”可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按照判断的“量”可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全称判断;按“质”和“量”的统一来划分,可为单称肯定(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否定)判断。

单称判断:给单个事物所做的判断,主项是单独概念。

特称判断:给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所做的判断。常常以“一部分”“部分”“一些”“有些”“有的”“几个”“少数”“多数的”“大多数”“个别的”等词语为限制数量、范围的标志。

全称判断:给某类事物的全体所做的判断。往往以“凡”“所有”“全、全部”“一切”“凡是”“任何”“每一个”“都”等词语为标志,也有的无标志。

三种概念有各自的特点,命题者在命题时故意混淆以迷惑考生。例如:

原文呈现: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太可能出现某一元素为王的现象……但未来几年,童书市场的最大变化,很有可能出现在渠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暂的“渠道为王”的时代。掌握、利用好新的渠道,整合好各种渠道资源,一些出版商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选项呈现:近几年来,我国童书市场不太可能出现以某一元素为王的现象,最大的变化可能出现在渠道方面,掌握、利用好新的渠道,出版商很有可能会一飞冲天。

理论分析:原文的表述“一些出版商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属特称判断,选项中的表述“出版商很有可能会一飞冲天”属全称判断,混淆了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的关系。

3.模态判断易设题

或然判断,即断定事物可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这类句子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处在估量、预测阶段。常用的联系词有“可能是(不是)”“也许是(不是)”“大概是(不是)”等。

必然判断是断定事物必然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它反映客观事物必然发生,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有了认识。常用的联系词有“必然是”“一定是”“必定是”。

已然判断是断定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判断是断定事物即将出现(还未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常将“或然判断”表述成“必然判断”,或将“已然判断”表述成“未然判断”,以此来设误。若考生多加小心,就能识破陷阱。例如:

原文呈现: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了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

选项呈现: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不能说明元杂剧创作的真实情况,而朱有燉杂剧由于追求“金元风范”,故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

理论分析:“故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是用“必然判断”方式表述的,原文“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了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是或然判断的内容。

又如:

原文呈现:

晚 云

梅尧臣

黕黕日脚云,断续如破滩。

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

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

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

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

选项呈现:开头两句写所见晚云的最初形态,并顺手点题。乌云在晚风中舒卷离合,聚散不定,犹如支离割裂的河滩,远远近近连成一片。

理论分析:“断续如破滩”说明乌云断断续续还未成片。选项表述为“连成一片”,混淆了“已然判断”与“未然判断”,误将“未然判断”当成“已然判断”。

二、概念类易设题

1.种属概念易设题

较大的概念为种概念,较小的概念为属概念;小类包括在大类里,属概念包括在种概念里;大类跟小类之间就是种属关系。

设题时,命题者往往混淆概念的种属关系,以迷惑考生。仍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为例。

原文呈现: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选项呈现: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理论分析:做题时,考生很少去思考选项中所涉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选项中的“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与“气候正义”这两个概念是从属关系,前者是一个属概念,后者是一个种概念,推断文本,选项表述的两者关系正确,所以该选项正确。

2.限定、概括概念易设题

概念的限定是缩小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概括是扩大概念的外延。无论是概念的限定还是概括,都是有限度的概念,都离不开附加语的作用。因此,概念的限定和概括,都与运用附加语有密切的关系,限定和概括都要恰当、符合客观实际。看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题:

原文呈现: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选项呈现: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理论分析:这个选项的表述由表示目的和表示结果的内容构成,“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前面缺少了“一些”修饰限制,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少了“一些”的限制会使概念的外延扩大,所以该选项错误。此类错误选项也可归为特称与全称判断的混淆。

3.偷换概念易设题

偷换概念即前后概念不统一。

如上例,除了概念限定的错误外,还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原文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那么进行伦理审视的对象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而非“为了应对气候的变化”,这就属于偷换概念。下面以一道文言阅读题为例:

原文呈现: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选项呈现: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理论分析: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选项中用“皇帝”代替了原文“赵雄”,故该选项错误。

面对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考生要学会运用逻辑知识排除万难,提高做题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

猜你喜欢
设题杂剧正义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戏剧学阐释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朱有燉杂剧版本新探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
法律与正义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