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姜海达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由2015年的15套缩减为9套,2017年仍为9套,2018年预计将稳步缩减全国范围内的试卷套数。在“全国一张卷”的趋势下,本文试图通过对2016年、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特点的分析,求诸往而知来者,探求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以便制定作文备考策略。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较为全面地检测考生的思维水平、修养见识、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2016年和201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近年“贴近考生生活”“能够引发不同水平的考生思考”“注重思辨价值”等考查趋向,无论时代声音、热门话题还是逻辑思辨,均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且能让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话说,充分体现高考作文题目的层次性和选拔性,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高考不仅承担着检测学生学业能力的任务,也承担着检测教育教学成果、指引教学方向等重大任务。相对于其他题型,作文题更能够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等,因此,在作文题中渗透对家国意识、价值观的考查是有必要的,也是高考命题所热衷的。
例1:2017年北京卷作文题之二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北京卷的这道作文题虚拟了一个“百年华诞为共和国拍照”的情境,除了考查考生的想象、叙述、描写等能力外,还可以从写作立意中检测出考生是否关心国家民族发展、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等。考生既要有对我们国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又要有对国家的正确情感态度和美好期许,才能写出百年华诞时我们共和国的样子。
例2: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份关于中国关键词的调查,列举的若干关键词涉及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战略、中国技术、中国“问题”等。题干的任务设置很巧妙,要求考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国家历史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技术的发展,能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面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等。这道作文题与北京卷“为共和国拍照”的作文题“呼应”,都涉及对考生家国意识、价值观方面的考查。
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现象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题“对创业故事的思考”和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题“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要么涉及“全民创业”的社会潮流,要么涉及对“高考”的思考。
例3:2017年山东卷作文题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4小时书店”可谓非常接地气的一个话题,契合了当下社会热议的“全民阅读”的话题。之前在网络上有人发文批评中国人“无阅读”“浅阅读”“碎片阅读”等现象,也有人提出反对观点,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热议。作为考生,既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也应该是讨论“阅读”这一话题的参与者。就这道题来说,无论从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角度,还是从读者身份、进店目的角度,考生都能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例4:2016年北京卷作文题之二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以高考改革“倒逼”名著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北京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表明了对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这些举措直接引发了北京地区中小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潮。书签是读书活动的一个元素,非常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神奇的书签”虽然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力,但从作文立意方面依然能看出考生的“读书观”,所以这一作文题的本质依然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
一道作文题,除了要考查考生的语言水平,也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作为青年人,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往往比仅仅获取问题的答案更重要。近年高考作文题侧重于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5:2017年上海卷作文题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的材料作文非常经典,也是命题人热衷的命题形式。这一类作文材料多从两面或多面阐释观点,引导考生展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生活充满变数,趋利避害的心理让人们喜欢预测,有人乐于接受,也有人不以为然。考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对“预测”本身、“预测的结果”以及不同人对待预测的态度有着全面而辩证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例6: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有字之书,指的是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无字之书,并非书本,指那些给人们智慧和教训的事物;心灵之书,是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观照”,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的道德诉求。这则材料具有思辨性,暗含着对“三本书”之间关联的分析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这一要求。因为无论是读“有字之书”,还是读“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也就是“自我成长”。
“课标”中强调写作要有创造性思维,倡导自由、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高考作文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在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的提示,引导考生对论题进行多方面思考、多方式表达。近年的作文题大多不在审题方面为难考生,而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个性表达的平台。立意有深浅之分,表达有平奇之别,考生可根据自身认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张扬个性。
北京卷连续三年尝试大作文二选一的考查形式,增大开放度,并且鼓励考生写想象类作文,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的发展想象能力,鼓励有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其第二道作文题“为共和国拍照”,穿越百年华诞,每个人心目中的共和国、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考生可尽情发挥想象力,通过多种方式有创意地个性地表达。这样的作文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例7: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正如材料所说,车子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考生可选择自己熟知的车子,可以写车子见证的时代,也可以讲和车子相关的故事,也可以讲与车子相关的观念、人生哲理……这是一道写作空间非常广阔的作文题,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想象,选取自己熟知的领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题型相对稳定,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以材料作文为主,即便是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也多有材料作为辅助。
高考作文中对文体的要求分为限定文体和限制文体两种。限定文体,如2016年浙江卷和北京卷作文题、2017年北京卷作文题,明确要求写成某一文体。这种限定文体的占少数,北京卷虽限定文体,却也为考生提供两个作文备选。限制文体,通常表述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文体特征鲜明”,所谓的“文体不限”并非没有文体要求,诗歌还未解禁(北京卷微写作可以写诗歌);“文体特征鲜明”“明确文体”要求考生要有文体意识,这为考生备考提供了明确导向,这种限制文体的要求是近年作文题主流要求。近两年高考作文题中,只有2016年上海卷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17年的上海卷和浙江卷没有在文体上做出要求。
近两年18道作文题中有10道作文题明确提出不得套作、抄袭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目标,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育人功能。2014年北京卷的“老规矩被重提”的材料,着眼于当今中国社会文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传承的问题。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考查的是考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生活”的话题,告诉考生既要学会尊重别人,又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2017年北京卷“为共和国拍照”彰显“爱国”价值观。2017年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关注的是对待传统的态度。这些作文题,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引导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传承传统文化,不断完善人格精神。“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语文高考的自觉追求。
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时代感”显著,命题多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取材。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巴掌与吻痕”漫画反映的“唯分数论”问题,是当下教育的真实问题,贴近考生生活;北京卷“神奇的书签”、上海卷“评价他人”、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足不出户享受便捷”几乎涉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命题,引导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智慧和哲理。“课标”要求: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在作文教学和高考备考过程中,要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拓展视野,倡导考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考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反映其思维水平,相比于积累的知识,思维能力更应该是衡量未来人才的标准。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选择优质生源,因此必须加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高考作文题往往蕴含丰富的哲理,注重考查考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注重考查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高考作文强化对考生思维能力考查,引导考生在思考问题时侧重情理、义理,写出真实、理性、具有思辨力量的文章。
近年高考作文材料涉及时政新闻、寓言故事、社会热点、漫画图表、自编材料等多种形式。作文材料形式和来源虽然呈现多元化,但内容都直击当下。材料往往具有开放性特点,鼓励考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引导考生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考生可以根据特长和兴趣进行自主写作。比如2017年北京卷“为共和国拍照”、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国关键词”等题目,开放性极大,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维,考生可以尽情发挥。然而,增大开放性不是对写作不加限制。高考作文题的限制内容包括:立意范围、文体、字数、真实性(打击宿构)。限制是为了客观公正地选拔,开放是为了鼓励考生写出真实的水平。
高考作文题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它的本质是一道题,有其独特的选拔功能和育人功能。以前曾有“一考定终身,一文定乾坤”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着实道出了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高三语文教师,还是备考的考生,都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从中发现规律。同时,也要关注语文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提高作文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