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张谷姣
唐诗宋词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其丰富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现选取两首诗词以供赏鉴。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院,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阅读训练】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前四句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的形象性及概括力极强。
B.颈联写诗人远离京师,在清幽的别院赏春,禁不住举杯痛饮,无所拘羁。
C.尾联写山中一位不知尧舜的野老放声歌咏太平盛世,进一步展现山野田园生活的美好。
D.整首诗借景抒怀,突出描写远离尘嚣的纯朴幽雅的山野景色,表达诗人对清静山野的喜爱。
E.本诗山景清雅,情感怡然欢欣,似有田园牧歌风味,令人耳目一新。
(2)赏析本诗首联的表达技巧。
【简要赏析】
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陆浑县的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院,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集中有不少以陆浑山庄为题的诗作,大多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的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这首诗前四句围绕洛阳与陆浑山的不同进行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陆浑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清丽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后四句主要抒发诗人摆脱京洛回到山野田园的欢欣之情。通览全诗,风格清秀,语言轻松自然,与刻板冗滞的奉和应制诗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①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阅读训练】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被频繁调动的不满。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
B.在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
C.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而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忧愁的情状。
D.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写境不隔、写情浓郁。
E.全词篇幅虽短,但能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与眼前之景熔为一炉,语言简练直白。
(2)“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这三句写景精妙,请简要赏析。_
[注]①二年:指淳熙三年到四年。作者在这短短的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
【简要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的春天。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两年之内,作者走马灯似的调迁,既无法实现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又苦于宦海风波的险恶,心情本已十分抑郁,眼前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故有“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之句,姑且对景痛饮以遣离愁而已。感情真实,语言质朴。换头三句,承“风月”而来。春光明媚,翠色扑人,无奈分襟在即,则此乐景又反使人增加惜别之情。全词篇幅虽短,但能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置于一处抒写,并照顾到景物的衬托,也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吐露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参考答案】
1.(1)C D
[解析]C项,诗中的“野老”是诗人自称,“不知尧舜”是自谦之语。D项,“整首诗借景抒怀”错,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
(2)①比喻。以雪喻花,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春光明媚的美景,同时暗喻京师风尘热烈繁嚣。②对比。以洛阳的春意正浓与山中春意初显对比,突出山野与闹市之别:二者气候不一,京洛繁嚣而陆浑山中清幽。表现诗人对清静山间的喜爱之情。
2.(1)C E
[解析]C项,“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而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的情状”错,应为“表达了作者对东湖美景的喜爱,并以美景反衬离别的忧伤”。E项,从本词对频繁调动的不满之情的表达、借酒言愁、用东湖美景反衬离愁等来看,本词的语言并不直白,反而“简练含蓄”。
(2)①比喻,用“绿带”形容流水,不仅写出了河水的颜色之碧绿,也写出了河水蜿蜒流动之动态。用“青钱”状写荷叶之貌,将荷叶的清圆之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②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了东湖广阔无边、澄澈碧绿、水天一色而又富有生机的优美景象;③以乐景衬哀情,以优美的东湖之景反衬离别的忧伤,使其忧伤倍增。(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