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新探索*

2018-01-25 03:49
教书育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过程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教育行业也引进“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上至国家下至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开始探索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方面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创新,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之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打造一个高效、智能的新型课堂,是每个专业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环境

“互联网+教育”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为教育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新的视角,对传统教学环境更是带来了较大改变。

1 教学资源开放多样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课堂、图书馆等校内空间范围内,而互联网凭借着存储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任何人利用互联网技术都可以在线上学习各种知识,还可以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教育资源校园、地域、国界限制,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1]。“互联网+教育”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是校园与网络空间相互渗透的教育[2]。

2 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传统教育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制,这种制度对大批量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对象的异质化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教育形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创造了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诉求。学生的学习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自主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动。

3 教学过程从单向知识传递到多维互动

“互联网+教育”提倡通过互动、体验式的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深层次互动。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与“学”的联系方式比较简单,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相关平台如雨课堂等,能够实现课前预习互动,将预习中的所思所想发布到平台和大家互动,同时课上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体验式教学法再次实现互动,课后还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进行互动。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地位,互动的方向是多向的,互动的内容是多维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和德行的互动。

二 “一化二主三式”的课堂教学新理念

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种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大班授课制的知识传授模式将逐渐被取代,基于智慧教学环境的以“学生、问题、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将成为主流。新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一化二主三式”的教学理念能够适应时代特征,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其中:“一化”是指教学信息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科技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形成开放、交互、协作的课堂;“二主”是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成的主导者,起着引导方向、明确目标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提炼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自学、互动、讨论等环节,获取、巩固知识,并培养能力。“三式”是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基本方式[3]。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新设计

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由“课前、课中、课后”组成课堂教学循环,但课前以教师的备课,学生预习为主,课中以教师讲课、提问,学生听课、回答为主,课后以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学生完成作业为主[4]。这种课堂设计中,“教”与“学”只是通过简单的问答和作业进行联系,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对学生预习内容及情况缺少控制,课堂互动手段贫乏,时间有限,课后缺少及时指导和反馈,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客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提供了平台,丰富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三阶段课堂教学设计如图1。

图1 三阶段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阶段——基础性学习

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向学生发送人力资源管课前预习内容,如微课视频、课件、预习测试题等。其次,学生在平台上学习预习材料并完成预习测试题,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再次,教师通过统计分析学生预习测试和讨论的情况,进行综合学情分析,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拟制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布置学习任务、发送学习资源、进行线上指导及学情分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主学习或在线协作学习,完成在线学习测试,整理收获,提出困惑。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理论基础[5]。

2 课中阶段节——深加工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首先,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通过预习反馈、测评练习等方式进行,或者由学生对课前预习成果进行演讲展示,进而教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或精讲,学生重点听取在预习中的不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知识。其次,课堂探究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学情分析及课程内容布置新的学习任务,以及与任务相配套的随堂测验题目,并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不同方法进行课堂探究式学习。如在招聘录用模块,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招聘录用基本知识后,课上进行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锻炼,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授课,模拟企业招聘情境。对学生分组,一方扮演招聘方,发表招聘信息、制定招聘方案、组织面试活动等。另一方扮演应聘者,制作简历,备战面试。整个过程中教师可检查学生各种方案的制定,观察面试活动的整个过程,情境模拟结束之后进行点评;对培训模块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设计培训方案、准备培训课程、进行培训以及培训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等工作。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课堂内的互动。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以及随堂测试反馈信息,对难点进行精讲和辨析,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足和弱点进行补充和巩固,对本节重点进行拓展和提升,进一步深化师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课后阶段———拓展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当反思整个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另外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首先,教师依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发布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和相关参考资料;其次,学生可在线完成作业并提交作业,平台对客观题可以自动批改,并能对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主观题,教师可以录制讲解视频,学生作答后可及时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再次,学生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观点与疑问,与其他同学、老师互动交流,进行拓展性探索,在讨论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加深理解,进行总结反思。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以及科技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前引领者、课中指导者、课后帮助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6]。

[1]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05):80-83.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3]王世群.“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3):159-160.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5]熊祖涛,卢晨怡.“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途径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16):41-44.

[6]李岚.“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电脑, 2016(11):66-67.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过程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