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进行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观摩,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从小组组建、有效提问、合作探究、课堂管理、多元评价5个方面制定教学策略。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以及教学反思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实施过程;教学反思
现在的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是自控能力稍差,对于那些不能引发自己兴趣的事情很难去接受、学习。化学课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到乏味,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这就是化学考试成绩差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形,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化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使每名同学都能够积极发言,参与竞争,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给传统的模式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的同时,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化学课堂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时候并没有观察到这种学习模式在教学中产生特别明显的优势。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下面是我进行了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观摩后得出的一些想法。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上课时的学习小组只是一种形式,教师还是直接提问那些举手发言的同学,并不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导致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制定教学策略。
1. 小组组建
小组一般由教师指定,通常按成绩蛇形排列,选本组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女生2~4人,男生2~4人。划分小组还要考虑性格等因素,尽量让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相近。这样小组之间既可以让同等程度的学生互相竞争,共同进步,同时也能让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使每名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组内成员按照成绩高低编号,成绩最好的组长是1号,副组长是2号,组员是3~6号。组内每名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记分员、发言人、资料员等等,同时也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小组一旦形成,组内成员就相对固定了,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进行一次月考后,会根据考试成绩和实际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微调。
2. 有效提问
化学课上,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教师的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明确。提问要贴合课程标准以及本节的教学目标,问题明确,不会让学生产生疑问。
(2)提出的问题要精不要多。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要能进行组内研究,合作学习。不要提那些过于简单,不需要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的次数越多越好,但也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进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正常情况下每节课最多进行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要把那些探究性或趣味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如果时间过短,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3. 合作探究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组内成员间要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成绩差、理解慢的学生,教师也不可能对不会的同学一一讲解。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1~2号的好学生就可以帮助不会的学生,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当堂消化课上所讲的内容。例如讲到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节时,有些5~6号的成绩差些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我就在学案上出了一道写化学式的题,让同学们写出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钡等物质的化学式。每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讨论,特别是成绩差些的学生也都认真地听组长或副组长的讲解,最后同学们都掌握了书写化学式的方法,使各小组的成绩都得到了提高。
4. 课堂管理
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即时掌控各组的情况,发现问题就要立刻解决。比如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人在不停发言,这时就应该让同组其他同学多参与,尽量让每位成员都发言;有的小组产生分歧时,组员随自己的心情投赞成和反对票,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听取他人的观点,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还有一些小组上课前毫无准备,面对需要讨论的问题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提示,使小组能顺利展开讨论。
5. 多元评价
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多元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相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课堂小结后,教师可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的问题可让每组5~6号同学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可让每组3~4号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可让每组1~2号同学回答。回答的正误可由其他组的同号学生判断,教师从旁辅助。测试卷等可由本人自己批改,组长检查,也可组内互相批改,教师检查。教师要多对同学们进行褒奖,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为例,实施过程如下:
1. 确立学习目标
在第八单元课题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经知道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上课时展示铁、铝、铜等金属,让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2. 课堂探究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先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然后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有问题时先组内讨论,查阅课本,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向老师请教。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 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汇总后,小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 巩固提升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回答正确给小组一定的分数,回答错误也不要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下课前统计各小组分数,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有它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实施合作学习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1. 讨论时有些学生未参与
小组讨论时,个别同学只写自己的,并不参与到讨论中。对此,教师应该设法去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識。
2. 讨论耗时长,影响教学进度
课堂上经常会因为一两个问题讨论很长时间,导使下课铃响了,教学任务还没完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设计好讨论的话题,以免失控。
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同学的学习机会均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名同学都能进步。如果能将合作学习更好地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课堂将会焕发活力,学生将会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傅映锦.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2(10).
[2]王旭盈.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中旬,2016(8).
作者简介:
董娇娇,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林丰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