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的蜕变——太原市农村学校采访侧记

2018-01-24 22:58本刊通讯员郭秀娟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农村学校

文 本刊通讯员 郭秀娟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近几年,我们深入太原市多所农村学校,进行实地采访,开展专题调研,初步了解了太原市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无悔坚守,看到了农村学校对改革发展的强烈需求,也看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希望用白描的方式记录农村学校的实践探索和不懈追求,希望农村学校在获得肯定和赞扬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也希望带给更多的农村学校以发展启示和发展动力。

农村学校发展资源短缺,生存发展受到更多挑战,必须要明确现状,明晰前景,确立合适的发展目标。

首先,要聚焦突出问题。相比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的生存发展遇到的问题更多,如设施设备落后、师资队伍不稳定、家庭教育支持力弱等等,但是,每一个问题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需要学校认真分析、仔细甄别,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牛家口小学位于晋源区晋祠镇最南端,是拥有105名学生的小规模农村学校,学校环境、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其中师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学校有两位在编教师,要开齐课程需要补充代课教师,这样年轻教师多、流动性强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于是学校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学校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比例高,在师徒结对、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将网上学习作为提升师资水平的最主要手段。由于措施得力,教师队伍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要明确发展优势。发展农村教育有多种思路,不仅要弥补不足,更要挖掘潜在的优势。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资源,特别是在农村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农村现实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着的许多合理的文化因素,是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课程改革的宝贵资源。小店区北格一中地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该镇所辖行政村大部分为古太原“九营十八寨、三十二个对称村”的古村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开发出多样性的校本课程,建立兴趣课程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武术也是北格的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的武术名家。学校以“培养武术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学习品质”为创建特色,以阳光武术为载体,坚持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养性、以武强志、以武展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因此成为“太原市体育传统项目校”。

第三,要找出突破关键。农村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各不相同,需要找到发展的突破口,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改变现状、实现内涵发展。尖草坪区某学校,教师层次结构复杂,有本校教师、区交流教师,还有代课教师,他们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差异大,学校将教师分层培养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分层培养制度,对各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指标和教学要求。万柏林区窊流小学遇到了相似的问题,教师队伍层次多、流动大,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因此提出了“纵向横向两头抓”的教师发展原则。“横向”是指除了加强公办教师队伍建设外,更要加强区教育局为各校招聘的新教师队伍建设。“纵向”是指通过校本教研和外出培训整体提高教师素质。这种兼顾横向和纵向的做法,使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性强、要求具体,因此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农村学校发展基础薄弱,改革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必须要做实基础、做细过程,研发适合的校本课程。

首先,要开展基础调研。清徐县清源镇六合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共有学生947名、教师87名。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推进课堂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发展问题。当地民风淳朴,学生文明守礼,加上教育环境稳定,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思维固定、缺少创新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转型,学校在教师中开展基础调研,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对学校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在分析、综合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学校推出讲练结合、教学互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四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既可以选择是否参与模式实验,也可以选择采用哪种模式。由于模式来自教师的建议,找准了教师的成长点,同时又给予教师选择权,因此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顺利、效果明显。

其次,要挖掘本土特色。农村地区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农村学校与自然、与农村生产生活具有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充分认识、珍视、利用这些优势教育资源,结合农村课程与教学实际,积极开发乡土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也可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进而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晋源区姚村镇枣元头小学所处的农村地区,在过节或家中有喜事的时候,都会剪喜庆的窗花,学生耳濡目染,跃跃欲试,在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围在一起剪剪、折折。学校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将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提出了“剪品教育”,并由此开发了多元课程体系,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带进了现代课堂,也将特色项目转化为学校特色。

第三,要重视学习借鉴。不可否认,农村学校因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创新发展会受到制约,基于学校实际的学习借鉴就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抓手。万柏林区大井峪小学的“多元融合生态课程”,就是在学习借鉴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是一所不选择生源的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生源来自学校周边回迁户的家庭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学校提出“全课程”教育实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打通学科壁垒、强调综合性学习,建立起覆盖学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体系。由于大井峪小学办学环境与该校相近,学校借鉴该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借鉴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基于本校实际的创新与发展。大井峪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指导下的课堂改革,课堂生态和校园生活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育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乡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的发展存在劣势,但也有学生少、规模小的独特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只有把国家课程融入乡村生活,农村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太原市农村学校改革发展的成绩告诉我们,在国家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的联合发力,各类农村学校发挥自主意识、提高办学品质,农村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力。我们相信,农村学校不仅是为农村孩子受教育而存在,也将承担起传承民风敦厚的乡村文明与乡土文化的责任。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