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母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记全国模范教师、盂县西潘联校教师罗艳梅

2018-01-24 22:58栗树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虹复式学校

文 本刊记者 栗树林

1995年教师节前夕,从平定师范毕业的罗艳梅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盂县西潘乡,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2年间,她先后换了6所学校,全都是山区小学;22年来,她担任过不同年级的班主任,小学阶段的所有课程,她都教过;22年来,她写的400多本教案摞起来比她的个子还要高出许多;22年里,她仅请过一次事假,因为料理父亲的后事。

她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十大新闻人物”……如今,头顶诸多光环的她依然工作在教学一线,她用自己特有的执着、真情和热爱,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净的天空。她说:“当老师真的挺适合我。”

学生心中的慈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这句名言是罗艳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从教22年,在“怎样爱学生”这个问题上,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引路人;在生活上热情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进圭学生孙长虹的母亲早逝,父亲外出打工,他和哥哥就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八十岁的爷爷卧床不起,奶奶腿脚又不好,长虹每天都得给老人准备柴火做好饭才能来上学。家庭的重担让年幼的他沉默寡言,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罗老师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孙长虹的思想工作。小长虹好学上进,罗艳梅便从各个方面对他加以引导,还发挥他绘画的特长,班里的黑板报、学校的绘画展,处处可见孙长虹的作品。同时她还要求全班学生学习孙长虹孝敬老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班里互帮互助的风气日渐浓厚。在大家的帮助下,孙长虹逐渐驱散自卑的心理阴霾,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在小学毕业考试时,他以全联校第二的好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2006年,罗艳梅调到了李庄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她担任一、三年级班主任。这个复式班有19名学生,其中有10名住校生,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为了教学方便,她常年住在学校,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全由她来照料,手把手地教一年级学生洗脸、刷牙、梳头、叠被,冬天还得给孩子们生火、看火。家长们都觉得把孩子交给她非常放心,看着孩子们渐渐能独立生活,她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2008年9月,罗艳梅又一次调往均才小学任教。由于各种原因,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差,学生难管理,几乎所有教师都不愿意去任教。她到该校后担任五年级班主任,经过了解后发现全班22名学生,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有6名同学成绩是个位数,中年级基础知识一概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她耐心地给他们释疑解惑,从基本的加减法,甚至从每一个英文字母教起,让他们得到最大的提高;她在班级设置了图书角,给学生带来各种图书供同学们阅读;哪个学生有了进步,她都要送上小奖品作为鼓励……她十分注重在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学生在毕业考试中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9年12月均才学生路振,因患过敏性紫癜,在家养病。这个学生天资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为了不使他因病误课,罗艳梅天天放学去给他补课,有时中午去,有时晚上去。他家离学校有2里多路,有几天恰逢下大雪,虽然路滑难行,但罗老师从未间断给他补课,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遥遥领先,毕业考试以368分的成绩顺利考入中学。

多年来,罗艳梅始终以一颗慈母般的心和崇高的责任感关心、爱护、引导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让爱心满格,希望满溢。”二十二年如一日,罗艳梅用行动兑现着自己刚从教时许下的诺言。

勇敢克服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工作22年来,她先后在西潘联校6所小学担任过不同年级的班主任。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科目的课程她都代过,谈不上专业与擅长,只是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而产生出的“多能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教的都是人数多的、别的老师认为不好带的年级,更多的是复式班,只要是领导安排、工作需要,她都毫无怨言,以满腔的热忱、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付出了鲜为人知的艰辛。

1997年,她到均才小学任教,学校离家有30多里山路,那时候交通不便需骑自行车去学校,中途还要翻过一座大山,山路崎岖,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留神就会被绊倒,遇到雨雪天更加难行,路上常常见不到行人。每次去学校,她总是先骑车去进圭村,把自行车放到同事家,然后步行6里多山路才能到学校。学校的设施很简陋,两眼石头垒成的小窑洞是她的教室和宿舍。东窑洞上午光线太暗,有时就让孩子们在教室前的台阶上背书;夏日阳光直射,孩子们热得直流汗,她就在玻璃窗上贴报纸来遮挡阳光。教室的后面有一张床,那就是她的宿舍,每天晚上她只好在讲桌上备课批改作业。

1998年罗艳梅怀孕了还继续翻山越岭去学校,当时夫妻俩两地“分居”,罗艳梅在均才小学,她爱人在宋庄小学教书。娘家在李家庄村,婆家在庄头村,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所以夫妻俩经常是在回家的路上才能见一面。同事们都劝罗艳梅回家休息,她却总以“中途换老师对孩子们学习影响大”为借口委婉拒绝,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才休息。她虽说有点力不从心,但并没有因此请假或迟到过一次。

永葆对教育艺术的追求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拿起教鞭的第一天起,罗艳梅就没有放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做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断给自己输血充电。

农村学生人数少,每年都会遇到复式班。带复式班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两个年级,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相当于单班工作量的两倍;一节40分钟的课要同时给两个年级的学生上,得分身有术。然而要掌握这个“分身术”,却并不容易。上课时,老师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容不得片刻休息。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充分预设好各环节的时间,要注意教学中的动静搭配、时间长短分配。复式课堂教学惜时如金,所以还必须做到有效提问。教学中要考虑的、要做的太多太多,所以说复式班的老师是最辛苦的。

罗老师刚面对复式班教学时,怎么上好复式课成了摆在她面前的大难题。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罗艳梅总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更大的自主空间。有人戏称罗老师教的学生都是“小问号”。每节课她都要先让孩子们提问题,鼓励孩子们“多质疑、都参与,多动手、勤动脑”。课堂教学中,她采用“及时反馈法”,力求做到教学不留“死角”,还摸索出一套“以旧引新,讲新带旧,用大教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规律,进行纵横联系,跨学科联系。她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她一直在与同事对比中找差距,在成功中找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会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中,她经常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得与失作详细记录,要求自己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对待新形势。新课改以来,她积极配合联校搞专题研究。大胆应用“情境教学法”,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承担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等课题研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发表。被评为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和阳泉市“渗透德育”教学能手。

在22年教学生涯的奔波中,她取得了大大小小20多项荣誉称号。荣誉面前,她感到教师的“富有”和幸福,但有时也会感觉到生活得很累。1998年父亲常常生病,1999年3月,父亲到太原住院治疗,治疗期间她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父母怕耽误工作就没告诉她实情,医生建议回家静养,后来她才知道父亲确诊为白血病晚期,5月父亲就离开了她们。每每谈起此事,她都感到深深的内疚,对父亲没有尽到孝心。如今为了工作,为了学生,她仍旧没有时间孝敬孤独的母亲,反而让母亲帮她照料孩子。可以这样说,她并不是一个好女儿、好母亲,但她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所热爱的山区教育事业,她付出了鲜为人知的艰辛。她的荣誉里、她的教学成绩里,浸透了亲人对她的理解和奉献,浸透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对她的支持和关怀。面对这些,她有太多的歉疚。

21岁到44岁,应该算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虽然跟别人比起来,罗艳梅的这段岁月过得有些单调,缺乏色彩,但这位拥有一系列光荣称号的普通教师,一直以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书写着自己的平凡人生,当然更是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长虹复式学校
化险为夷
作品欣赏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澳门复式住宅
学校推介
复式亭全计重收费系统
长虹招蜂引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