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霖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但在当前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把精力花在了作前指导上,很少重视作后修改。统编教材一改传统,尤为重视作文修改。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栏目里,就列举了三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这意在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尽可能消除自己习作中的“明显差错”。
从表面上来看,教材中只列举了三句话,指出了三种错误类型,但这并不仅仅是修改病句,教师应该对此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也让课标中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的修改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者意图,从习作习惯培养高度看待病句修改,并尽可能按照教材要求,通过教学与练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的明显错误,学会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而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还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三种典型错误,除了教材中的三句话外,还可以设计一段话,从中镶嵌三种病句,这也与三年级“写好段”的习作教学要求是相一致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的方式从中发现病句,并尝试采用所学范式进行修改。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中暴露问题,便于纠正。第三步,便是教师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并引导学生进行比对,从中品析修改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呈现动态修改,以便让学生能够从模仿中真切感受修改过程。最后,呈现语段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另外,教师应注意激趣,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过关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习作修改的快乐。毕竟对于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来说,最根本的是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在课后训练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修改意识,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一要进行集中训练,通过强化病句专项修改训练,比如提供“用词不当”类型语段,引导学生大量进行练习,以便巩固他们的修改能力。二要突出修改评价,可以采用“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学生多修改,只要改得好,作文分数就会高,重在鼓励,重在学生参与,而不必急于出成果,因为“欲速则不达”。三要持之以恒,习作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习作教学中不断巩固,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微作文”进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四要挑战难度,当学生修改能力明显提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修改“他作”“大作”,乃至改一改名家之作,改一改报纸上、日常生活中广告牌的错别字、病句等。
另外,对于习作修改来说,教师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三年级的习作修改来说,只是个开始,仅仅局限于明显差错,后面第三学段,还有“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更高要求;第二,修改病句,只是“修改”,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有大局意识、整篇意识,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习作的素材选择、谋篇布局等方面,就形式而言,也有增、删、调、换等,而不应总停留在习作的细枝末节——字词上;第三,教师应看到修改对学生习作的意义,乃至对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修改对于习作教学的意义,尽可能将修改要求逐一落实到学生的习作训练之中,以便在学生的童年时期给他们埋下一颗坚实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很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