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莉
新昌县农业农村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利用“乡村档案”,不仅能够永久留存我们的“乡村记忆”,能够很好地为当前的乡村编制规划提供基础信息,推动各地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和布局,更能够为乡村的振兴大业持续赋能。加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让档案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让档案为后人留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足迹”,是时代赋予我们档案人的新任务,是一项十分必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加强乡村档案管理,助力乡村振兴,“建”是“管”的前提,“管”是“建”的保障,“用”是最终的目的。
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建好传统村落档案,建档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档:
一是“村貌”:村庄的地理信息,包括周边的山川河流、地貌、土质、气候、农特产等。
二是“村史”:村庄的起源、过往和发展进程。
三是“村俗”:比如庙会、市日、节庆、祭祀活动等。
四是“村贤”:调查村子里自古到今涌现的名士贤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功绩、成就,建立先贤名录和今贤的通讯录。
五是“村遗”,包括遗迹、遗训、文物、遗产、特色古建筑、古名居等。
六是“村味”:本村制作的特色菜肴、名点小吃、美食。
七是“村艺”:民间演艺、体育竞技、赛事、拿手技艺(工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是“村说”:乡村故事、传说、民谚等。
九是“村雁”:村级组织沿革、历届村干部任职情况。
十是“村业”:产业类型、特色产业、集体资产、股民登记清册等。
可结合研学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将各个村庄分配给当地的高中生、大学生作为研学课题,将成果归集作为第一手资料,再分门别类整理归档。聘请本土退休教师、干部等有知识文化的热心人士参与建档工作。把工作落实到“村官”身上,由其组织本村干部、志愿者开展搜集整理工作。可以查阅方志和专志,还可以去自然资源规划局、地理信息中心、文旅局、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关部门获取有用信息,也可以实地走访,听老一辈乡亲口述。搜集的方式可以是拍照、笔录、录音、拍视频、搜存实物载体等等。可以邀请档案中介机构介入。搜集、整理、编目、数字化、移交进馆等各阶段的工作,都可以邀请有资质的中介帮助完成,也可以将搜集好的资料交付给他们进行后续加工。当今,民间修谱兴起,宗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可以帮助我们查考到许多信息。
给传统村落建档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为了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需要多部门联手协作。农业农村局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头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档案馆提供建档模板,抓好业务指导、档案质量的鉴定和档案成果的移交进馆等工作;自然资源规划局、文旅局及下属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旅游集团等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具体工作可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在工作资金的保障上,集体经济富足的村庄可以自己承担,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可以从“乡村振兴”资金中单列一块专项资金,还可以邀请有经济实力的乡贤相助。
积极开展传统村落档案的开发利用,推进共建共管共享。档案原件可移交进馆,数字化成果可以传到平台供各部门利用,也可以像方志一样印刷成册,分给本村、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局、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建设规划局、旅游集团等各部门档案室收藏保管利用,也可以像宗谱一样赠给乡贤,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热心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士和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