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1-23 16:02胡娜谢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职业教育

胡娜 谢华

摘要:在对四川省返乡农民工的现状、返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四川省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政策宣传、财政投入、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监督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合理性建议,这对促进返乡农民工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2-0015-05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实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已成为我国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工输出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四川省对于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而且能有效保证四川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

一、农民工返乡现状及主要原因

(一)农民工返乡现状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超过2.8亿人,比2015年增长424万人,而外出农民工较2015年减少167万[1],且跨省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连续6年呈下降的趋势,每年返乡的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的比例呈上升态势。四川省是中国农民工输出数量较大的省份之一,农民工总量接近2 500万人,劳动力外出就业常年保持在2 300万人以上。截止2016年上半年,四川省返乡农民工总数达104.1万人。针对四川省农民工返乡潮,政府多措并举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在为四川省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2012年至2016年,四川省5年共促进33.1万人返乡创业[2],实现总产值719.6亿元,吸纳就业159.4万人。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重心不断内移

从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的生产总值来看,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总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以2000年和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倍数来看,中西部的增长速度整体上高于东部地区。其中,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名列西部前三甲,增长倍数分别达到11.53倍、11.04倍和8.14倍。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已经超过7 500万人,比2015增加185万人[3]。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我国经济重心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

2.鼓励农民工返乡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就业专项资金,并每年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其中专门用于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补贴资金年均增长达6.7%。截止2014年,全国各级财政投入的就业补助资金达到877亿元,从2009年到2014年,累计投入资金4 268亿元,年均增长11.4%[4]。为进一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2014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不断创新农学结合模式,积极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面向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2015年,四川省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了定向减税等优惠政策。除此之外,从省市到县镇,从政府部门到学校积极行动,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主动开展“回引工程”“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开设创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等,为四川省农民工返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首先公办学校就读有极高的门槛,其次进入学校后,潜在的歧视和排挤给农民工子女带来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而一般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只能进入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受资金、政策等限制,多存在管理不规范、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四川省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农民工携带子女一起生活,有21.1%的农民工表示接受义务教育“不太方便”或“很不方便”(见图1)。农民工普遍认为,申请入学的限制条件太多,标准太高是首要原因,依次是办理入学手续繁琐、进入公办学校困难、分配学校时不能公平对待、转学困难不容易找到愿意接收的学校等(见图2)[5]。

4.生活消费压力剧增

近年来,飞速增长的城市物价水平和远远滞后其增长率的工资收入问题,造成农民工在外的衣食住行等面临巨大压力。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影响了尤其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由表1可看出,四川省人均社会消费大大低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展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部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政策受限,宣传力度不足,普及面较低,难以落到实处。绝大多数农民工对创业支持政策知晓度较低,跨省农民工更是如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和典型优秀示范效应不够。例如,2017年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升培训,目前,已完成的四期返乡农民工培训,但是这些农民工主要为已经返乡成功创业的人员,而对于普遍有意愿但还未接受过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参与提升培训的人员则十分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中接受过政府机构组织的免费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仅有10.9%,89.1%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类似培训,甚至根本不知晓。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宣传上还做得不够,导致普通返鄉农民工对培训的知晓度偏低;另外,普通农民工受限于培训地点的不利因素,也导致农民工参与度极低。

(二)经费投入不足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给予了经费支持。2015年四川省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风险基金,专门投入财政经费1.76亿元;2016年四川省投入2 0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和技能提升培训。虽然,四川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财政、政策支持,但仍存在金融优惠落地难、培训补贴低等问题。以四川省汶川县2015年的农民工培训补助资金管理为例,培训补助资金标准中,生产经营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人按3 000元发放补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每人按1 000元补助,那么平均每人政府投入在100元至200元的范围,远不能满足现有实际需求。另外,融资问题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造成了极大阻碍。有关方面对成都市的调查显示,仅有10%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得到贷款,而80.7%的农民工创业则靠自身已积累的财富或者借款来启动创业。同样,政府对培训场所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培训场所设施落后且实训基地难以达到标准。

(三)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回流明显,但是培训内容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首先,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特别缺少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培训,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其培训的内容应有较大的差异。其次,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重心主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对返乡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关注较少,更不要说职业道德的引导,忽视打造健康向上的就业软环境。再次,职业病防治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现有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内容很少涉及职业病防治、环境保护、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

(四)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主要存在两大问题:教师对培训重视度不足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一方面,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师资力量多来自培训机构、社会兼职教师或从单位抽调人员。这种临聘性质就决定了教师无论是晋升机会,还是福利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也直接导致教师对培训重视度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案,导致教学内容离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返乡农民工的特殊性质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与普通教师必须有所区别,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匹配与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很难保证培训质量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五)返乡农民工自身局限性

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对象,返乡农民工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知识接受能力较低、教育时间不定、主动性低等特点。首先,由于文化水平以及技术专长的限制,返乡农民工对职业选择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次,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是很多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短暂的工作状态和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使返乡农民工在对职业培训内容的权衡选择上比较浅显,难于激活其潜在培训需求及热情,视野较窄,看重中短期收益,更倾向于选择参加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培训上。再次,在现实条件约束下,自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培训的自制力不强,被动培训较为普遍。

(六)监管与评价制度缺失

农民工培训流于形式倾向明显,滥用国家经费进行农民工培训造假行为并不少见。个别培训机构与政府合作,利用招标监管漏洞,表面上打着培训旗号完成培训任务,私下毫无责任心应付差事,凭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等简单但又难于查证的资料申请补贴,劳动保障部门疏于审查,照常拨付,培训“缩水”现象严重。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监管与评价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其培训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

三、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宣传机制,利用农民工返乡的季节性特点,抓住春节等返乡高峰期和工作切换期,加大宣传力度,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制定合理政策与企业对接,使企业愿意参与培训,使已经返乡或有意愿准备返乡农民工看到惠民政策,将培训政策主动“走出去”;邀请返乡农民工来培训,积极宣传,使返乡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重要作用,激发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兴趣,从而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二)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

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合力的经费投入机制,主要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启动资金和信贷支持以及返乡农民工专项培训等,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扩大信贷投放。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培训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公开政府信息并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实施经费专款专用。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切实保证专项经费逐年持续增长,从而有效保障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取得实效。

(三)创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内容

1.特色实用性课程设置

根据工种,培训内容分级分类进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如建筑业根据泥工、测量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特点进行岗位专项微技能培训;因势利导,形成四川特色培训,如攀西地区光照充足,针对此进行芒果、石榴等种植业的产业链条化培训;东部盆地是四川省八成左右的主要经济作物产地,针对此特点进行水稻种植和中药种植培训;结合新农村建设,开设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服务技能培训,如水电设施安装及维护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农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抓住机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多元产业融合,加强农产品加工、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区等休闲农业景区景点的建设运营培训。

2.云平台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将云平台的模式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解决培训资源缺乏、管理混乱的局面。政府、学校、企业、市场、行业专家与返乡农民工等各相关体相结合,各自将其所携带的资源置于平台上实现效用最大化,搭建一种自组织平台。当用户有新的需求时,就可随时调用平台上的资源来完成该项目。目前,参与返乡农民工培训的部门有十几个。若建立云平台,则教育部门的教育资源信息、企业的用人要求信息、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就业需求信息、培训机构的实训设备培训项目等信息可实时掌控,各方可随时调用需要的资源,便于返鄉农民工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和项目,使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率达到最优化。

3.强化职业健康教育

职业病每年都给我国造成上千亿的损失,因此,要将对返乡农民工职业病的教育培训提上日程,逐步开展并落实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让返乡农民工意识到职业病的危害,这不仅是实现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也是稳定社会经济的重要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让企业、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从而推进职业健康教育。

4.改革教学方法

要避免学科式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适应返乡农民工学习节奏,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突出现场教学与通俗讲解,做到教学内容“接地气”;注重每次授课后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育改进建议和意见,分析探讨返乡农民工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抓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真正让返乡农民工的技能与素质得以提升,进而促进返乡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和二次就业。

(四)完善師资保障制度

1.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教师内化的能动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自觉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辅以评优、发放津贴等策略,给予一定的晋升机会,实行聘任制的动态管理,使教师能安心任教,充分保障教师权益。

2.实施筛选制度

制定教师选聘条件,严格实施筛选制度,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能“接地气”,即让农民工听懂、学会。教师要紧跟经济发展步伐,理论联系实际,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去生产一线实践,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等,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殊性质,要求教师既是经师又是技师、既是人师又是事师的“双师型”特质,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不仅能给予农民工有效的理论教学,还能胜任其实习指导,并且能对农民工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3.建立培训教师库

由于教师队伍来源具有多样性,针对此特点对师资进行备案存档以择最优。首先,对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做记录存档,如教育背景、任职经历、研究方向、获奖记录等,以此选择最佳的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师资。其次,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对教师进行评估与反馈,了解返乡农民工课后反馈,便于教师对授课做出调整与优化。

(五)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据《四川日报》报道,2015年成都返乡农民工数量达到51.47万人,较2014年增加9.72%,计划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增加37.22%[6]。

为此,各级政府应将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主动作为并协调各方资源,合力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工作力度。其次,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主动出钱、出物和出力。出钱:以制度形式要求所有用工企业主动承担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费用义务。出物:大型企业向社会开放提供实训基地,提供市场用工需求信息。出力:提供经验丰富的授课技师,增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操性。按规定做出贡献的企业可以得到相应补贴和名誉以及物质奖励,发挥“双赢”效应,既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又宣传了企业文化,增强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培训机构也要积极配合出师出智,积极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

(六)完善监督与评价制度

健全法律监管保障机制,对返乡农民工受教育权进行立法保护,实行法制化管理,这是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得以发展、国家惠民政策得以普及的根本保障。中央明确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管部门以及制定了经费使用制度,建立了主管部门监督体系,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将返乡农民工培训监督体系逐步纳入国家检察体系。为此,还要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加强培训后期跟踪反馈,建立动态监测评价体系,保证培训与市场需求不脱节,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3]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7-10-1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2]四川省统计局.民生之本筑基提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九 [EB/OL].[2017-10-15].http://www.sc.stats.gov.cn/tjxx/zxfb/201709/t20170918_245397.html.

[4]职业能力建设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808号建议的答复 [EB/OL].[2017-10-18].http://www.mohrss.gov.cn/gkml/xxgk/201511/t20151126_226802.html.

[5]四川省统计局.2014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报告之一 [EB/OL].[2017-10-25].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74/2014/7/23/10308156.shtml.

[6]黄泽君.成都返乡农民工数量增幅明显[N].四川日报,2015-03-14(05).

(责任编辑:杨在良)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for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HU Na, XIE Hua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Sichuan 643000,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causes for returning hom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in Sichuan province existing in policy propaganda,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ining content, teaching staf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tc., and on the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faster, better and more effective employment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 training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职业教育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基于“培训包”理念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研究
浅谈海南核电建设技能培训中心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