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2018-01-23 16:02于雪珂王书林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改革职业院校

于雪珂 王书林

摘要: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肩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职业院校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优化职业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具体包括:秉承创新理念,发力推动培训新动力;推进协调理念,着力增强培训系统性;落实绿色理念,助力细化培训精准度;注重开放理念,适时推进培训多样化;贯彻共享理念,大力增强培训参与度。

关键词:职业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2-0020-04

一、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实意义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1],“三农”问题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升。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其重点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质量,这为我国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了准确方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更进一步提出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诚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多路径协同进行,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2]。在当前经济改革取向为供给侧的背景下,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无可辩驳地呈现出供给端改革的态势。2012年起国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了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各地与职业农民相关的培训层出不穷,培训颇具成效。经过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和各方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民培训体系。职业院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载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教育资源,积极响应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及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农民的渴求,紧密对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全面提升自身供给能力,及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

二、职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改革的困境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职业院校作为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供给端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供给定位、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师资水平、供给环境方面等问题突出,导致培训效能不高。

(一)供给定位模糊不清

培训定位决定着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乃至培训的整体走向。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向、培训内容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农民和社会需求了解得还不透彻。大多职业院校对于农民培训的定位导向更偏向于学历教育,并未将培养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现代农民当作首要任务,其开设的培训课程也多与农业生产无关,显现出“去农”“离农”“轻农”的倾向,培训定位尚不明确。此外,职业院校缺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无法及时转变办学思路,短期内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从而导致中等职业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够。

(二)供给内容脱节错位

职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其核心在于突出农民培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首先要从农民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出发。然而,从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具体培训工作来看,所开专业大都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多数课程是基础的文化科学或财务法律知识,而农民最为关心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机操作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相关实践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其次,培训内容应注重与本地农业特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结合其农耕习俗、农业优势、农业特色来设置课程。但现阶段培训并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农民的差异性,也未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采用笼统含混的培训课程,缺乏对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细致考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这些都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供给模式单一僵化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要体现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属性。职业院校在开展培训时要从农民与社会需求契合的视角进行考量,实行学校、企业和政府相配合的培训模式。然而,目前的职业院校培训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单一培训模式,不能有效地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资源,更未充分发挥学校、科研院所、农村合作社等的积极作用,使得学校、涉农企业、其余培训机构的资源大量闲置,在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活力上力有未逮。其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僵化呆板,在培训中较少运用现代化与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技术,其教学方式多拘泥于传统课堂讲授和现场讲解,难以实现生产实践与实用技术理论的有效结合,培训形式无法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

(四)供给师资力量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离不开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然而,当下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整体师资水平不容乐观。涉农教师队伍比例失衡,呈现出“两极化”:一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没有农业实践经验,虽然理论功底较为深厚,却无法有效对接农村实际;而另一部分教师农业一线实践操作经验丰富,但对现代农业的认识还有待升华,无法将实践经验很好地转化为理论进行讲授。理论与实践都把握得较好的教师不多,“双师型”涉农教师严重缺乏。此外,从教师的职称结构而言,具有高级职称的涉农教师严重缺乏,还不到教师总体的10%;从学历结构而论,获得博士学位的涉农教师几乎为零,有硕士学历的涉农教师还不足整个教师总体的20%,一部分教师是本科学历[3]。教师自身文化素質层次较低,无法有效保障培训质量。

(五)供给环境保障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包含着决策、运行、管理、评价、保障等各方要素的协调联动。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关乎培训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但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职业院校尚未针对每一个环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未设定各部门和机构的具体职责,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科学、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此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性,政府作为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公共服务的供给者,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发挥引领作用。但政府至今未对职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资金投入、基础硬件设施、相关社会保障等方面设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三、优化职业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引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在供给侧改革成为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对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破解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难题,将“五大发展理念”放到供给侧改革的平台上,着力提升职业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一)秉承创新理念,发力挖掘培训新动力

创新理念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农民职业培训形式,扩展农民获得培训的渠道,是通过供给端改革来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键措施。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应当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一是改革创新培训模式,坚持传统培训和现代化培训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严格管理考核和自主学习探讨相结合,真正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和农业特色,大力推行农民田间教育,探索菜单式学习、顶岗实训、创业孵化、学分银行等多种培育方式,努力创设农民之间、农民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条件,从而创新农民参与培训的方式。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培训工作中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不断推广线上资源,为农民提供灵活高效的在线教育、全程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挖掘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二)推进协调理念,着力增强培训系统性

协调理念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民培训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职业院校要秉承协调发展的理念基调,不断促进培训工作的和谐发展。在开展培训工作中,要按照当地特色农业结构和农民需求,整体布局适应市场和农民发展的培训目标和定位,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并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营能力、农业服务能力,以此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在规范职业训练体系上,要构建体系健全、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培训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院校联动发展”的多元培训体系,统筹协调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村合作社等公益性培训资源,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大平台,建立多种培训力量交叉的螺旋关系,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落实绿色理念,助力细化培训精准度

绿色理念旨在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必须增强培训的精准度,提升培训的吸引力,方能推动培训工作的绿色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落实绿色理念,首先要坚持分类培训,针对不同类型开展培训,提升培训的精准度。如重点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民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4]。其次,要立足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点与落脚点放在服务当地农业发展上,针对当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分产业、分类型、分层次、分模块的实用培训,从而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能够学则会、会则用、用则成。

(四)注重开放理念,适时推进培训多样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社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职业院校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因此,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开放合作的联动机制,整合一切有用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党团等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培训,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培训活力,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时间较短,与形成稳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以开放的理念为引领,积极借鉴国外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成果经验。譬如注重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完善的立法和资金保障体系;借助各方力量,鼓励个人、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开展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培训等。

(五)贯彻共享理念,大力强化培训参与度

共享理念的核心要素是共享成果、共享发展、共享共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职业农民培训活动,首先应当建立灵活的办学模式,架起各类教育之间互通的“立交桥”式衔接机制,积极利用各种先进资源,建立高端的远程教育模式,在硬件上准备充分,加强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提高培训的参与度。其次则是建立面向一定区域的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共享,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享和物质资源共享。譬如向区域内的其他职业学校开放本校的部分课程,引入兼职教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此外,职业院校之间可以进行教学合作,发挥自身课程优势,建立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5],以期豐富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參考文献:

[1]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8):115-120.

[2]陈春霞,石伟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侧改革:需求与应对——基于江苏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7(28):53-58.

[3]何国伟.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困境及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6,36(11):52-56.

[4]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19-24.

[5]李静,张红.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培训的思考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2,32(12):77-78.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YU Xue-ke, WANG Shu-li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fac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of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optimizing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as the guide. The measures for serving the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include adhering to the innovative concept and promoting new motivation for training;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green concept to help refine the accuracy of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open concept and promoting training in a timely manner; implementing the sharing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training participation vigorousl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supply-side reform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改革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