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华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学技术领域表现为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普及。“互联网+”时代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一系列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可以采取政府加强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学校加强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的培训和培育学生信息甄别能力等措施进行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现状;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教育又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因而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初中是学生三观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建设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行业和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式。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教学主体的作用,同时,丰富优质的教育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因而一些人认为,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智慧的融合,是“智慧教育”。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互联网的普及相对缓慢,尤其一些老教师对于互联网尚存在很多疑问,这给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阻碍。因而如何植根于农村的土壤,借助互联网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机遇
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进入各家各户。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为农村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带来重要的机遇。
1.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信息交流共享
“互联网+”模式为农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口授、学生做记录的方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专心地听讲,课下可以对照老师的课件重新整理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将书本上本来静止的知识变“活”,如借助视频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利用互联网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聊、QQ群聊、微博、公众号等,方便课后老师和同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以及课程学习资源的共享。
2.教学活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粉笔、黑板“三位一体”的模式上,而是引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上通过课件的展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书本的知识罗列出公民的几项基本权利,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因而就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权利的内涵,并且能够启发学生树立权利意识,积极地行使公民的权利。另外,除了线下的教学,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进行线上的学习,如目前比较出名的慕课、微课等平台。学生的老师不再只有身边的实实在在存在的教师,还可以有线上的从未谋面的教师,学生体验多种教学风格,选择自己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为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时代给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依旧存在着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问题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1.资金不足,信息设备相对落后
近年来,尽管国家更关注农村的教育,对农村加大了投入扶持力度,但总体上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现实要求。许多学校还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学仍以传统课堂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掩盖,教师仍是课堂的中心,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学生作为受众,忙于记笔记和听讲,缺乏主动思考。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信息设备,但因为年久失修,设备最终处于废置的状态。资金不足、地区偏远、信息闭塞是当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2.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应对不足
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速度相对缓慢,普及时间也较晚,许多农村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存在偏差。面对新的技术和教学手段,部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这首先表现在转变教学的观念上,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继续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威,在课堂上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忽略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其次体现在教师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上,部分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处于空白阶段,无法运用新媒体为教学活动服务。最后体现在传统课堂与新式课堂的协调运用上,部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而造成了知识点讲解主次不分,缺乏深入的分析,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点的把握。
3.碎片化的信息对学生的信息辨别筛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这对学生的信息辨别筛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村,许多初中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为了方便交流,多数家长选择给孩子配备手机。网络上虚拟的世界正是这个阶段孩子比较新奇的领域,是否能够合理地运用网络,是一个具有考验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即使学生想要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也会面临着信息碎片化、信息正确与否难以辨别等问题。总的来说,信息化的传入,给农村初中学生的意志力和主动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都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总之,“互联网+”时代给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带來了一些挑战,表现在教学设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方面。
三、“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完善路径
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真正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我们只意识到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难还远远不够,我们应当结合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完善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1.政府加大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村教育升级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下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就要更密切地关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农村的问题解决好,中国发展道路才会走得更稳。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教育一定是首先应当被提出来的。提升农村的整体素质,就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政府应当扮演好统筹者的角色,合理规划城乡布局,整合社会资源,使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资源、有能力发展得更好。
2.学校加强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的培训
针对当前部分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运用互联网意识缺乏、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部分老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好,不愿突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课堂听课,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学习的过程,最终取长补短,中和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形成一种更为合理的模式。针对部分农村教师技术水平有限这个不足,学校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一位互联网技术水平高的老师帮助一位技术稍差的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
3.学生培育信息甄别能力
面对网上信息层出不穷,学生应该有目的地挑选合适的信息,比如对课本中不理解的概念,可以搜索百度百科,从词语的意思到运用甚至提出的过程等方面进行大概的梳理。对于书本上的习题,网上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可以对照不同的解析自己辨别,理解不了还可以求助老师。对于线上学习,学生可以登录正规的平台进行学习,如慕课、微课等,还可以登录腾讯视频进行课程观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怀疑的态度,不偏听偏信,带有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去学习。
“互联网+”时代,农村不应当成为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政府、学校、学生联手,共同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更有成效不懈奋斗,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