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要求指导品格教育

2018-01-23 00:35刘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

刘鹏

[摘 要]品格教育的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以引导、培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品格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践行品格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品格教育;核心素养;初中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5002

弗·桑德斯说:“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品格作为一种内在力量,它的存在对于人的性格发展和社会生存具有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在综合教学中都尤为重视品格教育。品格教育的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其目标在于协助青年成为诚实、仁慈、宽厚、正义、负责、自律、合群的人。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以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品格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为了更好地开展品格教育,应该以核心素養体系为指导要求,改变陈旧的品格教育方式。

一、以情境创设引领主体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在课堂上应“创设学生独立研究的情境”,情境可以是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场所,或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抑或是一个精心的设计。创设课堂情境的意义在于能够把素质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个性化以及细节化,强化课堂教学的启示性、吸引力还有感召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能力。教师应创设接近于真实生活的课堂情境,运用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独立反思。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比起接受现成的“什么是”“是什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自主解答“怎么做”。在这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教学建议”中所要求的,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服务”,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就是引导反思。比如说在教学苏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中《与诚信同行》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安排出一定时间,通过创设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或引用经典故事和现实案例,或让学生分享交流有关“诚信”的真实经历和体验,在轻松的氛围中循循引导学生反思过去的自己在生活、学习、朋友相处、社会交往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时刻“与诚信同行”。在品格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用道德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社会,更重要的是能对自己进行道德审视。如果主体缺乏对自身道德品格的反思,往往会一味指责评价他人和社会,却看不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只有通过自我反思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认识,才能够对自身的道德品格做出适当的评判和扬弃。

二、以认识建构架设品格内容

道德认知是道德进步的前提,学生的品格教育亦是如此。丰富、全面、完整的道德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基础,如果地基都打不牢固,何谈建成高楼大厦呢?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学的实质在于:第一,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有着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只是掌握一堆孤立的、零散的学科知识;第二,在对学科基本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其运用于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挑战。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教授认为,教学应该着眼于引领和帮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应用,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所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时间有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建立和生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良好的品格。

在品格教育中,学生首先应该掌握的品格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呢?品格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情感、道德认知发展、批判性思考、道德推理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道德品质。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跳脱以往“课本复读机”的身份,注重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遵守规律以及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教学“做守法公民”的内容时,教师通常只是课本显性知识的搬运工,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然后要求学生记诵依法治国的内容。但是若从认识建构的要求来看,教师应结合真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开展生动性、启示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和当代要求,帮助学生建构起有关知识的体系,在了解掌握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在生活中知法、懂法、守法。如此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核心素养要求的自主发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打好知识基础。

三、以品格实践达到“知行合一”

品格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格。正如谟克利特所说:“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完成道德实践。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论建构而忽视了回归实践,它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一场考试,因此“为考而教”“为分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初中课堂上。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与学科教学规律相违背。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品格实践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发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自觉将品格内容内化、上升为人生价值与信念,并自觉成长为拥有良好品格的人。例如,在教学“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最后目标是什么。孝敬父母是作为一个子女应有的品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要求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依然生生不息。在教学时,我们要将教学目标落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面对真实发生的事件时,是否能够提出孝敬父母的理由和做法?二是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庭后是否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又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他们是否能够尊敬父母、理解父母、跨越代沟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又如,在教学“责任”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明确知道什么是责任?他们面对责任时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勇敢承担?对于应承担的责任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学会担当也是一个正直成熟的人应有的品格特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责任,而应该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履行责任,从而建构这一良好品格。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当下我们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在初中阶段,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科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道德兼备的人,在领悟与反思的基础下,在认知建构的支撑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认识、品格信念,最后走向品格实践,做具备良好品格素养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戴慧.公民培育视域下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模型构建[J].中小学德育,2016(8).

[2]王伟.借助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9).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