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中绽放思维之花

2018-01-23 20:48唐春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对话感悟朗读

唐春芽

[摘 要]面对当下出现的奇怪文化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的推进下,感悟式阅读教学被推至教学前沿。可以从在多形式朗读中感悟、在情境创设中“唤”悟、在深层对话中“导”悟等方面尝试感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悟”的品质层层提升,在心灵里开出思维之花。

[关键词]感悟;阅读教学;朗读;情境;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1202

一、感悟式阅读教学提出的大背景

当下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化现象:“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孔子的经典语录要不要印在福利彩票上的争议;翻新、改编经典走上了一条为娱乐观众的媚俗之路;网络快餐文化以玄幻、荒诞、刺激、穿越等元素迅速占领文化市场……这种种文化现象正消解着年轻一代尤其是中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感知感悟,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倾向。追求新奇、刺激、快速、搞笑、浮躁等心理,正慢慢地侵蚀着他们感受文学作品所需的细腻、感性、敏锐的品读心理。这使得中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对文学作品的品味流于浅层,显得粗糙、形式化、呆板。基于这种现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需突出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作品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作品的意义。感悟式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而然凸显出来,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阅读教学方式。

二、实施感悟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什么样的阅读可以称为感悟式阅读呢?其实,感悟式阅读中的“感”表示“感知和接触”,是指学生阅读作品后,逐步理解、感知文字所蕴含的意思。“悟”即“领悟、体会”,主要指学生深入了解作品,通过一些细节把握文章的整体,进一步感知词、句、段落,再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和相关体验去解读作品中的语言。在“感”与“悟”中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感悟式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和平时的探究,总结出三个操作性较强的策略。

1.在多形式朗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前提,是根本,是学生感知作品、品味语言、揣摩思想情感、领悟作品文化意蕴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还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朗读对领悟作品的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朗读与领悟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朗读形式来达到让学生有所感悟的目的。

(1)听配乐朗诵。播放朗诵音频、视频,能快速让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意境。例如学习《蜀道难》时,听着配乐朗诵,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它的雄壮与高险,之后自行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了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受。此文不读难以领悟其冲天之气势。

(2)自由朗读作品。学生自读作品,初步整体感知作品,使自身的阅读经验与作品内容相互碰撞,为进一步感知语言、感悟意蕴、探究文化韵味打好基础。

(3)细读、精读。好的作品,不细读、精读不能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例如,在赏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句中的“只”的意蕴。这类探究性研读会使学生发现原先忽略的地方,或者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与感悟。

(4)背诵诗文。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诵读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其思考力,使其感受文字的魅力,欣赏文字的美感。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的诗文,还要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诗文让学生选择性地背诵,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感悟能力。

2.在情境创设中“唤”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情境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巧设导语,以情激情。好的导语如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常见的导语设计方式有介绍背景、引用诗句、借用故事、猜谜语、创设情境、巧设悬念等。比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個引入语:

“你们觉得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重要?如果我们只能够留下一个朝代,那么应该是哪一个呢?

有一种说法是东周的春秋。为什么是这个朝代呢?

假如没有春秋,现代人可能无法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中国有一半的姓氏形成于此。

假如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怎样打好仗,因为写《孙子兵法》的人就是春秋时期的。

假如没有春秋,我们将无法写出生动的文章,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

好像,假如没有春秋,现在的中华文明将不复存在。这绝非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endprint

这样的介绍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了,他们带着探究的欲望走进课文。导语的设计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精心设计的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积极快速地融进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听感知,以形“唤”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与之相关的音频、视频、图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笔者就比较注重温情环境的营造,播放了一段与母爱相关的音频——满文军的《懂你》。这种形象生动的音乐渲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母亲那份独一无二的爱。

(3)调动想象,以思“促”悟。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比如上完《项链》,笔者安排学生续写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之后的故事。这既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刻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在深層对话中“导”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倡“对话”,它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作品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以下是五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一是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是教师钻研作品,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和批判。可见,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对文章感悟的深浅是由教师备课充分与否来决定的。

二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是学生潜入作品,对作品的独特感悟。必修一中的“月是故乡明”专题里的五篇课文都设计了“对话栏”,实现了学生与作品近距离而且可操作的对话,编者的初衷是让学生在与作品对话中随读随写,在质疑与感悟中走进作品。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新课程提倡的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并不是指教师向学生抛出预设好的问题,引导他们一步步向标准答案靠拢。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作品对话中来,一起围绕作品中的一些问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获得分享和精神提升。

四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笔者在教学《雷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周朴园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设计了一场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是假的辩论赛。学生积极参与,有的事前准备了丰富的资料,甚至平时不太说话的学生也积极发言。学生在互相论辩中抽丝剥茧,寻根究源,层层深入,他们对周朴园有了多元化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教师灌输式的认识上。

五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是指学生在阅读品味作品时,将自己从生活中积累而来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情感相对应,从而实现对自己的审视。思考人生,这是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加强情感熏陶的契机,这样的对话会让学生变得更有思想。比如教学《地坛》的“母亲”部分,笔者就让学生自行阅读,选一句或一段心有戚戚焉的文字写一篇感悟。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在与自我的交流中去感知自我,认识自我。这种设计使阅读教学不停留在“知”的层面上,更让学生从内心里掂出了“感恩”二字的分量。

感悟式阅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从模糊的感知,理解表层意思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其思维品质也在由“感”及“悟”的推进下节节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韩英夫,宋康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点滴谈[J].文学教育(中),2012(1).

[3]贾志刚.原来这才是春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4]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5]程均,朱新敏.浅议感悟式教学方法[J].语文建设,2006(8).

[6]叶晓华.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教育科研论坛,2005(1).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话感悟朗读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