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野村”走向“绿野生态”

2018-01-22 12:16葛戴丹
江苏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劳动教育

葛戴丹

【摘要】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这所百年名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太湖之滨为学生们开拓了一片劳动实践的乐土——“绿野村”,并在此营造了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开发了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又从“绿野村”出发,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了一个更广阔而多元的实施劳动教育的“绿野生态”,历经二十余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劳动教育实践之路。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创新;奠基人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20-03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见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高扬劳动教育旗帜,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太湖之滨开拓了一片绿野,学生给它取名“绿野村”。从“绿野村”出发,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了一个更广阔而多元的实施劳动教育的“绿野生态”,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劳动教育实践之路。

一、绿野村:劳动教育实践之路从这里出发

我校劳动教育是从“绿野村”起步的。太湖之滨这片广袤的绿野,给我们的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成了学生心中最向往的乐土。

(一)建设劳动实践场所,营造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实践场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1998年,我校在姑苏城西南的太湖之滨选取了一片250余亩的土地,建设了一个专供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绿野村”。

二十年来,“绿野村”经过不断建设更新,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现由农田区、种植园、养殖园、劳作室、农展馆、学生宿舍等多个单元组成。农田区有田地100余亩,供学生耕地播种、除草灌溉;种植园植物近10万株,供学生浇水养护、除虫修剪;养殖园内散养羊、鸡、鸭、鹅,供学生饲养实践;各种劳作室场齐全,供学生开展木工、陶艺、刺绣、航模、创客实践等活动;农展馆内有传统劳动工具陈列区和现代农业展示区,供学生观看实物并学习相关知识。

绿野村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亲近土地,体会劳动最原始本真的含义;绿野村开放的空间、功能齐备的场室,满足了学生不同類型劳动实践的需要;绿野村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实践体验、开阔视野、涵养心性。

(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核心。为此,“绿野村”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系统完善、内容综合兼具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

首先,板块式课程保障劳动教育系统性。“绿野村”劳动教育课程由四大板块构成:当家自理、互助服务、田园农耕、手工实践。各年级各板块主题相同,内容梯度螺旋上升。当家自理的内容为:会自己刷牙、洗脸、梳头;会整理床铺、摆放洗漱用品、冲洗厕所;会铺床叠被,更换被套等。互助服务的内容为:能清扫地面、倒垃圾,装垃圾袋;能整理宿舍内务;能择菜、洗菜、淘米,合作做菜饭、包馄饨、饺子等。田园农耕的内容为:会锄地、收鸡毛菜和大青菜、拔萝卜、挖山芋、种小青菜;会移植、定植、扦插、分株等。手工实践的内容为:会做陶艺、刺绣、扇面,会使用电子模块元件、3D打印机等设计模型并制作产品。

其次,主题式课程提升劳动教育综合性。“绿野村”综合主题式劳动实践,以主题活动形式,把劳动学习内容和实践内容打通;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体验劳动过程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收获。历年来,我们积累的综合主题活动有:早春茶飘香、吴地文化探寻之旅、也学绣娘神针舞、希望在这里放飞、小鬼当家、小小气象站等。“早春茶飘香”以“茶”为主题,让学生经历采茶、炒茶、制作陶艺茶壶、3D打印茶壶的过程。“小鬼当家”用“当家”任务驱动,宿舍同伴共同整理房间、包饺子、烧菜饭、制作厨房火灾报警器,达成劳动技能,学会团队合作。主题式劳动教育课程,培养了学生综合劳动素养,大大提升了劳动教育实效。

再次,创新型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时代性。劳动教育需要保留经典的劳动教育内容,如农活、园艺、自理、互助等基本劳动项目,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增加劳动教育新的内容。例如,我们设计的“创客嘉年华”主题活动,让学生围绕创意改变生活,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气象站模型雏形,利用电子模块元件制作绿野村小小气象站,监测温度、湿度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得以锻炼。创新性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拓展了劳动教育内涵,让劳动教育始终符合时代的需求。

(三)奠基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绿野村”为学生营造的实践环境和开发的课程资源都是为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二十年来,每一届学生都在这里学习、生活、实践。“绿野村”的劳动教育在学生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绿野村”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对劳动的认同度。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付出艰辛、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养成了专注耐心、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明白了“劳动创造生活”的道理;在心理上真正认同了劳动的价值,劳动最光荣。“绿野村”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和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将劳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劳动锻炼中,自觉完成劳动任务,养成了劳动习惯。“绿野村”劳动教育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劳动知识,习得了劳动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为长大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二、绿野生态:劳动教育之路在这里拓展

我校劳动教育从“绿野村”起步,在“绿野村”扎根、收获。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绿野村”不能承担劳动教育的全部任务。劳动教育必须走出绿野,回归校园,走向家庭,走进更广阔的社会,需要建构以“绿野村”为主阵地的更为开放多元的“绿野生态”。

(一)“绿野村”劳动教育向校园拓展

“绿野村”劳动课程必须与校内劳动课程互通。校内劳动课程应在“绿野村”劳动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延展,使得学生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稳固。目前校园内已形成劳动课程必修制度:综合主题活动课和社团课两大校本课程保障劳动教育时间;烹饪、插花、陶艺、手工、烘焙、桃花坞木刻年画、创客工坊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与“绿野村”劳动教育内容互为渗透、互为补充、互相转化;校园内常规劳动内容持续优化,学生自主完成教室卫生打扫,晨扫、午拾、暮扫每日三净,标准明确;餐厅厨房值日深度参与,学生自主完成餐厅分饭、分汤、分餐具等劳动任务。“绿野村”和校内劳动隋况均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劳动操作过程以及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绿野村”劳动教育向家庭拓展

学校每月开展家庭主题日活动,鼓励高年级学生为家人烧一顿晚餐,与家人一起打扫卫生,使家长真正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作者和陪伴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的劳动观念。家务劳动技能考核也是学校布置给家庭的“劳动作业”。学生需要在家里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持续锻炼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各个年龄段学生需分别掌握对应的家务劳动技能,家长在家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教师在“绿野村”检验同样内容。

(三)“绿野村”劳动教育向社会拓展

社会既是劳动教育资源的供给者,也是劳动教育成效的检验者。“绿野村”周边的太湖刺绣博物馆、旺山茶博园、镇湖自来水厂、核雕基地、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均是学生劳动实践可以利用的资源。学生又以“雏鹰假日小队”形式参与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服务,在活动中强化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学生在景区捡拾垃圾、在敬老院打扫卫生、在地铁站志愿服务、在公园义卖等都是劳动教育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

三、从“绿野村”到“绿野生态”:劳动教育实践之路的启示

我校劳动教育从“绿野村”出发,一路走来,走向“绿野生态”。二十年的劳动教育实践之路,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对劳动教育价值有清晰认识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人,长大后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劳动教育必须有完善的课程体系

没有课程,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无本之木。零星的劳动活动,不能称之为课程。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劳动课程,须要有“系统性、综合性、时代性”。劳动课程内容需要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课程实施需要整体构思,与品德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等相结合。

(三)实施劳动教育必须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在空间保障上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寻找安全适切、贴近自然、开放包容的场地;需要精心设计适合劳动教育开展的场室,满足学生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劳动实践活动的需要。在人力资源保障上,需要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

(四)实施劳动教育必须有长时间的坚守

劳动教育,绝非一时一日之功。零敲碎打的劳动行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劳动教育。教育是个“慢活儿”;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正是潜下心来,用二十年的实践坚守这片土地,探索这条实践之路,扎扎实实让学生练本领、磨心性、培素养,今日的学生才能呈现出价值观正确、体魄健康、心态积极、品格优良的样态,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绿野村”固然是一个劳动基地,但这个基地已超越了真实的情境,成了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全体师生心中的文化符号。根植“绿野村”走向“绿野生态”的劳动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从根本上提升了劳动自身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为学生未来德性完满、人性饱满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未来社会提供人格健全、勤奋做事、勤勉做人、勤劳致富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同时也为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实践样本,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