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并购大福证券案例分析

2018-01-22 11:32孙晓春安鸿旭
南方企业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企业并购

孙晓春 安鸿旭

摘 要: 2009年,海通证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收购了大福证券,这是首例内地企业收购香港上市券商。这次的收购并没有给海通证券带来报表层面上的显著变化,但是却可以做强其全资子公司——海通(香港),这样不仅会提升海通证券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公司扩展海外业务。海通证券也以此为契机,打开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案例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以期给其他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海通证券;大福证券;企业并购

并购重组过程

2009年8月,在经过多番考察和研究之后,海通证券将大福证券作为并购重组的标的。2009年11月17日,海通证券的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筹划重大事项,股票停牌。11月19日,海通(香港)与新创建集团公司签订《股权买卖协议》,并支付首笔款项3.64亿元。此次买卖,每股交易价为4.88港元,总股数为3.72亿股。海通(香港)此次获得大福证券52.86%的股份。12月21日,海通(香港)支付剩余14.59亿港元。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月13日,海通(香港)相关负责人入驻大福证券,成为大福证券公司高管。至此,海通(香港)共持有大福证券4.27亿股,占大福证券总股本的60%以上,可以说,海通(香港)基本完成对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的并购。

并购前后海通证券和大福证券财务状况变化

并购前后业绩分析

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权益收益率在收购完成后有所下降。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导致权益收益率变化。总资产收益率从收购当年的4.77%降为2010年年度的3.28%,这是导致权益收益率产生变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仅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可以看出海通证券在并购前后相关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可见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营运能力,大福证券对海通证券影响均较小。因此可以看出,此次海通证券并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对于被并购企业大福证券来说,相关指标在2010年有了显著的提升。权益收益率增长近一倍多,总资产收益率也有了大幅提高,相应的资产周转速度也在加快,企业回笼资金提速。可以看出,海通证券的注资给大福证券带来了“新鲜血液”,使之业绩提升、指标更“漂亮”。

并购前后经营业务分析

在收购大福证券之前,截至2009年上半年,海通证券资产总额超过800亿元,每股净资产为4.95元。2009年年末,海通证券成功收购香港大福证券,为公司进军境外市场打下基础。

此次并购重组完成后,海通证券的经营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国际化道路初显成效。据海通证券2010年财务报告显示,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亿港币,增长3倍之多,营业利润实现2.10亿港币,增长也在一倍左右。

据悉,海通国际在2010年还进行了增资扩股,使其注册资本翻了一倍。受此增长势头影响,2011年上半年,海通证券专门成立了国际业务协调委员会,开始对其境外业务进行统一领导与管理,境外业务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軌。

案例总结及启示

海通证券跨境收购大福证券是我国第一起内地上市公司收购境外企业的案例,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次收购无论是对收购方海通证券,还是对被收购方大福证券来讲,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它的顺利实施大大加快了海通证券的国际化步伐。海通证券充分运用总公司的资金优势、子公司海通(香港)的地域特色以及标的企业大福证券的资源优势,合理进行战略规划和整合,为海通证券及其子公司的发展铺平道路。

尽管并购大福证券在海通证券国际化战略中举重若轻,但是与国际大投行的企业战略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

因此,像海通证券这样的国内证券企业乃至占有香港市场的中资券商们,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需要借鉴国外大型券商拓展国际业务的宝贵经验,从细节着眼,全面把控,提供具有地区特色的差异化服务,以适应在不同地域的市场需求,有的放矢,使企业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并购
水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
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
基于EVA的企业并购定价模型研究
浅析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