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1-22 22:49
中国农业会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效益资产

彭 云

一、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否发挥有效、节约、高效的公共服务作用,直接影响教学科研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直接影响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适合高校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资源投入的加大,高校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自身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影响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的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但鉴于各种原因,很少有高校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加上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监管不力,久而久之难免造成账实不符。另外,由于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的记账方式的差异,且未及时对账,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账账不符的现象。

(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足够重视,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例如:很多高校历经数次机构变革,管理人员及负责人也相应发生较大变动,在变动过程中未及时进行资产盘点和交接,造成部分资产无法找到;另外,资产管理员变动较为频繁且变动时未交接、资产使用管理部门变动但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资产报废处置未及时办理销账手续、未做到定期全面盘点等,都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目前高校以及财政部门在做资产购置预算时缺乏科学的依据,有时甚至在购置大型资产时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或调查分析,导致购置资产无用武之地,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有些高校未建立资产共享机制,院系之间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偏低,资产维护不当等,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四)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显得相对落后。例如:很多高校仍然采用手工对账的方法,对账工作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易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清查仍然采用手工盘点的方式,速度慢、效率低,且容易遗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清查工作难以实施。

三、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存放地点分散,这些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挑战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但从人为角度分析,造成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现代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多由国家拨款购买或者调配,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几乎不用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观念非常淡薄。高校领导往往重购建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重需求轻效益,因此国有资产流失、资产使用效益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出台了不少管理制度,但宏观的和原则性的居多,尤其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尚不够完善,有些早已陈旧过时,有些则仍属空白,从而导致各高校在制定本校规章制度及处理固定资产业务时无章可循。

(三)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在各学院等设置二级管理。由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存放地点分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从规模上来说很大,但从人员素质上来讲,总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经验阅历上都千差万别,且有些二级管理员流动性较大,给资产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相关培训教育较为缺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水平较为低下。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及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整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业务规范及操作规程,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随意。比如,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不合理,资产配置标准模糊,购置大型资产时科学论证不够充分,资产验收不到位,在资产使用管理上没有明确的保管赔偿制度,在资产处置上没有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等等。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很多高校在进行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时,资产未进行盘点和移交,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五)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

庞大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要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全覆盖、高效率管理,但因为各个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习惯、管理认知、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很难统一起来,因此,高校与主管部门之间的资产数据的联动性也较难实现。另外,校内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职能部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造成管理手段低下,工作效率不高、监控不严等问题。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要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转变观念,尤其高校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要提高现代管理意识,树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理财思想,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效益管理。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科学编制财政部门预算,合理配置资产,减少重复购置;注重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及时调剂闲置资产等,充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

首先,高校主管部门应制订一套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包括宏观的政策性指导文件,也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其次,各高校应在政策范围内制订合适本校的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使得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业务规范及操作规程,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互相制约。

(三)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国家加大高校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结构、素质、能力凸显出不适应性,资产的使用效益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发挥。高校应进一步加快资产管理队伍的结构调整,不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其后续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精通业务的资产管理队伍,更好地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各高校还应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制度、创新等可进行研讨,对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应积极宣传并认真学习,使得各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四)完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落实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目前高校尚缺乏系统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导致高校长期以来“重投入、轻管理”。因此,高校应加快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从制度建设、管理团队、资产利用情况、产出效益等多方面系统考核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实施资产绩效考核的同时,一定要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层层分解资产管理的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个人,通过奖优罚劣制度,将资产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将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及时进行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可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通过RFID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盘点效率,做到资产信息实时跟踪,及时发现资产异常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动态管理,也可以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效益资产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