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使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核心。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成为现代教学的首要目标。因為高中物理中实验内容相对较多,且因为实验过程复杂,一直都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以高中物理为切入点,对演示实验在解决教学难点中的实践教学方案展开讨论。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物理;教学难点
与高中其他理科必修科目一样,物理课中的教学难点也需要依靠不同类型的教学实验来解决。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使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创新精神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激发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
一、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趣味性较大的演示实验,可以最快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在讲解“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借助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对摩擦力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起来。再例如,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先在小车上固定好线圈,在袖子中藏好强磁铁,以隔空推动小车的方式,完成整个可以表现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目标。但演示实验毕竟是实验的一种,其本身的科学性也需要得到保证,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不能出现为了追求趣味而忽视实验科学性的行为。可以在学生实验中给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大胆提问,通过设定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利用演示实验展开物理教学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众所周知,动态影像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演示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和细节部分,以投影的方式放到屏幕上,或者是利用PPT教学课件展示出来,以便实时监控实验过程,让实验细节变得可视化。如果某些实验过程较为复杂,或者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教师可以先做好演示实验,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而后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从而在提高实验成功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更好地对实验的局部细节进行慢放和放大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演示实验的利用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
有效。
在讲解“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并借由摄像机和手机等记录整个实验过程,而后在课堂上进行回放,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1]。因为以投影播放实验过程的教学方式会受到拍摄范围的限制,本身带有局限性,且拍摄角度不同等,其呈现的效果也具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拍摄演示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视觉进行全面考虑,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从而保证演示实验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学校准备的实验器材往往无法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目标,不能够适应新课改中相关概念的具体要求,整合教材资源势在必行。因此,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对实验用具进行调整,或者是与学生一起制作需要的实验用具。例如,在教授“曲线运动条件”时,教材中标注的演示用具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学生无法直观地看到小球的运动状态,对演示实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但如果教师将演示实验的装置改制成演示板,利用可以拆卸的卡片对向心力作用进行演示,不仅更加直观,还可以打破以往解释向心力来源困难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曲线运动受力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心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用探究实验代替演示实验
高中可以说是一个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一个阶段,其对新奇事物和知识的探索非常积极,所以,在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时,可以多融入一些具有探究性意味的实验内容和环节,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而后针对实验内容,组建实验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从而最大限度带动学生参与物理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在满足高中生需求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概念和规律[3]。讲解“变压器构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拆解变压器设备实验,总结匝数和电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变压器内部构造和关系理解的深度。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灵活使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高效解决该科目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还可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总体效率。但就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演示实验并不适用于解决所有的物理教学难点,所以,物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将探究、演示自主等实验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物理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冯楠,王林.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7-28.
[2]王添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2):93-95.
[3]赵静.运用实验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
?誗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