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红
随着学生们年龄不断增长,学生能力的表现不再仅仅依靠成绩,语言表达能力越发关键,更能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出学生各方面能力。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断的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文理贯通、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若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会形成表达欲望不强、不敢表达、词不达意等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摆在教育者眼前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学好本学科的前提。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简言之,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而要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牢牢把握住基本理论观点,科学规范地掌握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用课本理论进行分析,用前人的眼光,站在历史高度,放眼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热点材料,用课本理论观点来解析重大时事背后的实质,使理论与实际相衔接起来,“知行合一”,把纷繁复杂的时事条分缕析,使同学们一下子豁然开朗。既明白了时政背后的真相,又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的能力,养成关注时事、善于思考的习惯,更关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与品德的兴趣。
比如,可以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球气候变暖”“朝核问题”等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与“民族精神”“阶级斗争”“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课本内容相结合,运用这些课本理论来认识时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同时,通过“新闻分享你我他”的特色活动形式,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们来演讲、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锻炼语言表达。久而久之,效果理想,收获甚多。不仅能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更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用政治理论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开展辩论是动力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举行辩论赛是对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逻辑性、严密性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大有裨益。
为真正发挥辩论赛作用,一要注意辩题选择。应选择与时事、生活热点紧密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让学生愿意说。二要注意做足准备工作。在辩题确定前提下,可将班上同学分为两对阵营。各方各选出自己得力辩手,其他为拉拉队员,他们也可以参加辩论,为自己支持的一方做有益的补充。为要辩论激烈有序进行,就使得同学们必须在课前广泛收集国内外时事新闻等各类相关资料,为辩论做好充分准备。三要有序开展辩论。辩论期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注意文明用语,不得搞人身攻击。思想品德教师可充当辩论主席,适时引导,使活动有条不紊得进行,达到活而不乱,紧张激烈又不乏生动活泼,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中得以提高,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在激烈的碰撞中得以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四要做好总结陈述。辩论结束时,老师可以结合双方表现进行总结,给予肯定、激发兴趣,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点出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撰写论文是关键
撰写论文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文字体现,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有條理、有逻辑地书写出来,也是锻炼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开卷考试,由于主观性试题比重大,且题目开放,答案开放,使得书面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表达方法十分必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的训练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收效显著,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和同行的认可。
每周撰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思想品德课小论文。一是要求观点鲜明,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针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中出现的疑惑或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在广泛搜集材料基础上,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基本理论,敏锐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究并提出令人信服的鲜明观点。二是论证过程严谨,条理清晰。特别是论据要充分有力,论点事例真实可信,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要用课本理论准确、科学、规范讲述道理,不可用自己的语言随意更改以影响政治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长期坚持撰写品德与社会小论文是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举措。
综上所述,在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落实好以上三点并持之以恒,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就会慢慢加强,提升成绩也就绝非难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