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平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极佳年龄,教师可以把握好此阶段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采用轻松,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创设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教学开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个成语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灯谜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给予学生信心
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哪怕学生有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地表扬,让他们充满信心,去努力追求更大的进步。尤其是当今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爱和母爱,性格孤僻古怪,沉默寡言,内心中产生了自卑心理,师生间难以交流和沟通。作为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父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甚至是关心和帮助,让他们从心中感到温暖,充满自信,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表扬、鼓励的形式也要多样,可以当面夸奖,也可以在作业批改时激励,或者当堂朗读他的作文,边读边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犯了错的同学更要及时帮助,相信他们能改过自新,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教师要用热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相信他们下一次做得更好。
三、采用生动、科学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因此,授课者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应注意对积极参加学习、理解问题较透、发言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不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以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以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加强学具操作,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种工具的制作过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印象,从而很方便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所阐述的意义。
事实上学生身边的真实感受更能有效地影响他们,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小学生最喜欢听新鲜事,特别是讲故事,只要老师一讲故事,学生马上提起精神,听得入神。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教师编一些通俗易懂、简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意义。
四、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合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要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也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利用课外活动课,组织学生参加更加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学生中间开展知识竞赛,到了小学五年级,学生都有了一定量的诗词积累,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诗词背诵大赛,看谁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通过竞赛,得胜的同学得到了鼓励与表扬,更坚定了其语文学习的决心,成绩不好的同学立志下次要取胜,形成了一股学习语文的动力,不管是胜还是成绩较差,都得到了激励,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为了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语文课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实践能力有所区别,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集中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布置一些与训练这两种能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寻找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会遇到困难,学生必须想办法进行解决,当学生历尽艰辛完成作业时,会有一种胜利者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智明.《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魅力》,《成长之路》,2013年17期,
【2】杨绍清.《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考试周刊》,2010年4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