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宏
摘要:乘法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乘法教学重点考察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学生通过对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计算技巧及计算方法。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转变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乘法教学得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教学开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并实现学习数学乘法的多样化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单纯地背诵乘法口诀和乘法公式,而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趣味活动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并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模式,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好乘法,乘法口诀是前提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本身具有的规律进行记忆,也可以对乘法口诀表进行整理,采用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方法,熟记口诀。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利用相邻的口诀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忆,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乘法口诀。
二、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乘法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应尽量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體会到数学乘法的意义。教师可以巧用生活中的资源,在课堂上开展有趣的活动,将数学乘法与兴趣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数学乘法知识。例如,教师依次分别给每一位同学3块巧克力,连续给了三次,问学生现在手里有几块巧克力?这样的趣味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获取乘法的知识。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一改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时,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更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掺杂数学乘法的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乘法入门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激情机械地讲解,课下学生被动乏味的模仿的传统教学形态,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教材观”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都不会有什么抽象思维,而是直观思维。
在教学中,3+3+3+3+3这道题看起来很长,如果我们仔细一看,就是5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为3 就简单明了。如果我们直接将这个题灌输给学生,那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如果我们能抱15个小球到教室讲桌上,每排放3个,共放5排,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和本质,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当然,乘法意义在不同情况下是有不同意义的,几倍和几分之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四、口诀的顺序练习
使学生不仅能顺着次序熟记口诀,而且随便抽出一句口诀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花样翻新,寓教于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对山歌”、小组接力赛、个人多冠军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听算,即老师念题,学生静听,限时计算。这样,能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定向注意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时,因为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计算中,乘法口诀不熟怎么办呢?
首先应及时复习、巩固,多下工夫去练。乘法口诀是分段学习的,口诀比较多,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生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口诀不熟。只有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诀的目的,因此要多下工夫去练,不断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谭敬君.《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探究》,《南北桥》,2015年7期
【2】马恩静.《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考试周刊》,2015年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