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华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 心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0)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阻塞,使患者出现缺氧、心肌缺血以及坏死等情况[1]。冠心病的范围有分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等3类。如早期介入并诊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存率[2]。现有研究尚未明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但认为与压力、饮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病发表现,伴有胸痛、胸闷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要使用临床检查技术确诊。在其临床诊断中,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快速提供结果,属于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诊断技术,且患者可接受,但也存在误诊。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入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式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入疑似冠心病患者76例,无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等病症,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9.2±3.4)岁;入院后境均进行了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两项检查,前后时间未超过0.5 h,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前避免使用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这样的药物,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3]。检查时请尽量放松,以保证检查质量。除去上衣(女性包括胸衣),要将皮肤擦洗干净,用75%的酒精擦试电极并安放于相应部位的皮肤上,并涂上导电液体,在胸口相应位置贴上电极。检查毕可用卫生纸擦掉导电液体,所产生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1.2.2 心脏彩超:心脏彩超进行检查时,需将探头频率设置在2.5~3.0 MHz,患者要以左侧卧位,要以5个区对患者进行检查:胸骨左缘区、心尖区、肋下区、胸骨上凹、胸骨右缘区[4],并对患者的室壁运动、室壁厚度以及局限性运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做好记录。
1.3 判定指标:①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判定标准:患者伴随心肌缺血症状,ST段位移超过0.05 mV、T波低平或倒置;②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判定标准:患者伴随局限性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收缩期增厚。所有结果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依据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对判定患者是否患冠心病的准确率、灵敏度、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分析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诸。数据资料运用(±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心电图检查结果为: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使用心电图临床检查诊断后,灵敏度为80.32%,漏诊率为18.02%,误诊率为40.13%,诊断符合为75.59%。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使用心脏彩超进行临床检查诊断后,灵敏度为67.23%,漏诊率为32.98%,误诊率为24.11%,诊断符合率为69.31%。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糖类、油脂类、奶类、食物摄入增多,并且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发病人群多以老年人群体为主,但近些年呈年青化态势,其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家庭都构成极大威害,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若在发病初期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诊疗,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及病死率[5]。一般医院均以心电图作为初步判断心脏病的常用临床诊断方法,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能够及时发现患者ST-T 波段变化出现的异常情况,但也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在冠心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检查,虽然也具备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是也存在较高的漏诊率。所以作为冠心病常用的临床诊断检查的方法,其诊断符合率差异不大,并且拥有良好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方式在其敏感度、误诊率、漏诊率的数据比较中均有差异(P<0.05),但诊断符合率数据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经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比较,其数据分析结果相差不大。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为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均有良好效果,且检查结果可互补及参照,亦可将二者结合应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使患者实现早期治疗,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