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前临床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较多,其中提上睑肌缩短术因符合眼睑的解剖与生理,因此被广泛应用[1-2]。但提上睑肌肌力低于5 mm的上睑下垂患者不作为提上睑下垂缩短术的适应证。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8例提上睑肌肌力低于5 mm患者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双眼32例,单眼16例;年龄7~35岁。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本组患者中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者共40例64眼,其中轻度上睑下垂10例,10眼;中度上睑下垂30例,54眼。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者8例16眼,其中中度上睑下垂6例,12眼;中度上睑下垂2例,4眼。
1.2 方法:手术设计并标记,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个别患儿行全麻。睑缘置牵拉缝线,翻转上睑,穹隆部球结膜下注入2%利多卡因0.5 mL,两侧穹隆部结膜垂直睑缘切开后钝性分离结膜与muller肌,并置入橡皮条。按术前设计标记处切开眼睑皮肤,深达睑板,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全长及睑板前上方提上睑肌腱膜寻找置入的橡皮条,定位明确后于外眦处纵形剪开腱膜。用肌肉镊夹住muller肌和提上睑肌腱膜,并将肌肉镊锁住。在睑板上缘与肌肉镊之间切断眶隔,提上睑肌腱膜与muller肌,抽出暴露的橡皮带。在腱膜前及muller肌下面继续分离,剪断内外角,充分分离提上睑肌腱膜,此时嘱患者做睁眼动作,测试提上睑肌肌力,暴露whitnall韧带,分离提上睑肌腱膜与whitnall腱膜,必要时自提上睑肌腱膜两侧剪断whitnall腱膜,剪开提上睑肌腱膜前眶隔,此时提上睑肌已充分游离,再次测试提上睑肌肌力。下拉提上睑肌,于预定缩短处,3-0丝线三针做褥式缝合后剪除多余肌肉,活结结扎于眼睑板中央,观察睑缘高度及弧度,单眼患者以对侧眼睑缘高度为准,双眼患者以遮盖角膜上缘1 mm为准。调整合适后剪除肌肉并结扎。3-0丝线过眼睑板浅层皮肤间断缝合形成重睑,单眼患者对侧眼亦行重睑手术。
采用内外联合入路方法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后随访观察。上睑缘位置: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上睑遮盖角膜高度不多于2 mm;术后2例患者上睑弧度轻度不自然,未经任何处理,1个月后明显好转;术后1周全部患者均表现为睑裂闭合不全。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患者40例,64眼(80%),术后1个月睑裂均闭合。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者8例,16眼(20%),其中有2例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于术中发现提上睑缺损,改行额肌瓣直接下移术;余6例中2例于术后3个月睑裂始闭合,4例睑裂于术后1个月闭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满意手术效果,但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患者因选择术式合适且术后恢复快,承受痛苦小;而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患者不但术中需改变术式而且术后恢复期长,承受痛苦较大。
目前矫正上睑下垂手术术式有多种,但按各自的机制可以把它分为三类:①增强或缩短提上睑肌力量的手术,用以增强提上睑肌力量;②借用额肌力量;③借用上直肌力量[3-4]。从解剖与生理角度看来,借助额肌力量类手术,操作简单,不受提上睑肌功能限制,但术后出现眼睑停滞现象,提起上睑的方法是向上,而不是向后上方,不符合生理。借助上直肌力量类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无眼睑停滞现象,但术后无瞬目,由于增大了上直肌负担,出现复视和斜视,目前已经很少采用。提上睑肌缩短类手术比较符合生理,但手术操作复杂[5-6]。
目前传统上认为,提上睑肌肌力低于5 mm者不作为提上睑肌手术的适应证[7-8]。根据本院对本组病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观察,发现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者,术中解除提上睑肌内外角及whitnall韧带的限制后,提上睑肌肌力均明显增强。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的8例病例中,有2例在解除限制因素后,肌力仍为0 mm,考虑可能存在肌肉缺损或神经性因素,术中改行额肌瓣分离下移术;余6例患者术中充分分离提上睑肌后均有部分肌力,术后矫正效果良好,但术后睑裂闭合时间均较长。
根据术中观察知,提上睑肌肌力1~4 mm者,均有whitnall韧带粗厚、提上睑肌腱膜内外角纤维增厚的情况,在解除上述限制因素后提上睑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者在充分游离提上睑肌后其肌力仍有不改善的可能。所以笔者认为行提上睑肌肌力在1~4 mm上睑下垂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仍然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但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患者应当慎重选择该术式[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