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研究

2018-01-19 11:58宋建华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

宋建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人才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本文围绕艺术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机制、健全评价机制和强化激励机制的建议,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构建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环境,促进艺术院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 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79-02

在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仅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3940亿元,较2013年增长12.1%。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对艺术人才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是艺术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增强艺术人才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艺术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培养机制的构建,依赖于艺术院校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协调,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制度,从而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科学化、高效化、长效化。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是人才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艺术院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和实践的过程。因此,艺术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艺术院校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然而,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相比,艺术类院校缺乏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未能形成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艺术院校教育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和发展。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实施,艺术院校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要求艺术院校摒弃原有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新创业的新型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确保大部分学生达到基本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加强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学生创新潜力,优化艺术人才培养环境,提升艺术院校教育质量。

(二)促进艺术课程融合,优化课程体系

文化艺术的内涵是相通的,不同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僵化的艺术课程设置对艺术人才有制约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艺术院校应对艺术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强化艺术课程融合。在实践中,艺术院校应在艺术教育初期加強学生文化基础和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使其积累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期,艺术院校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从非本专业艺术课程中汲取灵感,打破课程体系界限,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在艺术教育后期,艺术院校应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并逐步形成创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科研创作成果的形式展示和评价,以实践检验教学成果。此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借助互联网获取国内外艺术文化研究成果,并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促进学生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消化,以此丰富和完善艺术院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为学生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封闭的艺术人才培养环境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有消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对艺术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探索式、开放式等形式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学两方面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研讨专业知识,弱化教师的权威,增强学生研究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艺术院校应与企业、机构等社会组织加强合作,依托企业、机构等组织管理和技术优势,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艺术院校可实施学分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价标准,依据学生参与学校演出、专业比赛、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等项目情况,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向创新能力的转化。

(四)优化教育评价机制

在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艺术院校应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等方面的评价,细化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标准,提高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艺术院校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基础上,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艺术专业表达能力,构建符合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适当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比重,鼓励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突出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营造良性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环境。

二、完善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离不开艺术院校师资力量的保障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艺术院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艺术专业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激发和引导作用,因此,艺术院校应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评选创新型教师、优化教师考核机制等措施,增强教师创新激情,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创新能力,艺术院校应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知识交流、培训渠道,邀请著名的艺术专家、团体到院校开展讲座、表演,拓展教师、学生的眼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是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学实践得以落实的保障。艺术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向艺术专业实习、实训和实践环境建设倾斜,建设面向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定期发布科研成果,加强对具有创新价值的科研成果、实践成果的奖励,充分调动师生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艺术院校的特色文化,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品牌影响力。

(三)营造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院校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文化特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艺术院校应从地域文化和办学特色出发,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的实践成果,使更多的人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提高艺术院校服务能力,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当把握发展机遇,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加快教育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营造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构建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环境,促进艺术院校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J].艺术研究,2015,(01):157-159.

[2]郭春方,郑艺,高新.发挥综合特色和优势 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42-44.

[3]胡伟.文化传承创新视阈下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03):96-98.

[4]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