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卢特交响合唱《荣耀经》浅析

2018-01-19 11:58姜盼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约翰

姜盼

摘要:约翰·卢特凭借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20世纪作曲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改编、创作的大量宗教合唱音乐为现代宗教音乐拓展了新的思路。《荣耀经》篇幅适中,音乐明快,自1974年卢特亲自执棒首演以来便广受好评,成为公认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约翰·卢特 《荣耀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15-02

一、约翰·卢特

John Rutter约翰·卢特(1945-),当代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并于1975至1979年期间担任学院的音乐总监,世界闻名的Cambridge Singers(剑桥歌手合唱团)亦由他创立。作为客座指挥和讲师,卢特曾在欧洲、非洲、北美、中美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大学、教堂以及音乐节等担任工作。1980年,他被誉为普林斯顿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的荣誉成员,随后于1996被授予兰贝斯音乐博士。2002年感恩节,卢特的《诗篇150》作为庆祝英皇后金禧之际的献礼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演出。2007年,他被列入英国女王受勋者名册。

其作品非常多样化,包括大、小型合唱作品、器乐和管弦乐作品、一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儿童歌剧,电视音乐以及一些诸如为Philip Jones Brass Ensemble(菲利普琼斯铜管乐团)和king's singer(国王歌手)而作的跨界作品。他的主要合唱作品,如《安魂曲》《圣母颂歌》《节日诗篇》和《儿童弥撒》等在英国和北美上演率极高,并赢得欧洲音乐界的关注。

二、作品分析

Gloria是Gloria in excelsis Deo的简写,意为“荣耀归于上帝”。Gloria(荣耀)一词源于拉丁语,常出现于西方教会礼仪中,以其命名的赞美诗即是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一部分。约翰·卢特的《荣耀经》为混声合唱团、八个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管风琴而作,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为有活力的快板,作品的前奏、间奏以及尾奏被赋予很强的存在感。开头由管风琴、定音鼓和大号演奏主持续音,随后分别由低音长号、中音长号的1、2声部以三拍为单位时值,自下而上演奏B、C、E三个音,紧接着四把小号以两拍为间隔,分别呈纯四度叠入。每个音都带有强重音的音头,随着声部连续不断地叠进,音乐辉煌地渐强,犹如一道彩虹划破天际。主题从一开始的第1-40小节、第47-69小节、第77-91小节和第219到曲末贯穿始终,其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Gloria in excelsis Deo的动机。合唱团从第2段进入,此处出现的第一主题是全曲点睛之笔,铿锵有力,散发出金属般的光泽,而后诸多动机元素的加入使旋律交相辉映。第二主题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受主垂爱的人们在世间享有平安)出现在第5段到第6段之间,抒情性强。同样婉转动听的第三主题位于第6段至第9段,以Laudamus te.Benedicimus te.Adoramus te.Glorificamus te. Gratias agimus tibi(我们赞美祢,称颂祢,崇拜祢,荣耀祢,感谢祢)为唱词。本乐章的最后一个主题Propter magnam gloriam tuam(我们为了祢无上的光荣)出现在第9段到第10段间,卢特在此使铜管奏出强有力的柱式和声,交错的节奏具有舞蹈性,外声部基本呈反向进行(见谱例1),活跃且辉煌。

合唱团由分声部演唱改为齐唱CFDGFBGC音,是典型的爵士音乐进行。在第一乐章的末尾处,第一主题变化再现,强势回归,以极为高亢的、长达十八拍的呐喊结束,乐队层层叠加,将气氛推至高潮,令人亢奋。

作品的第二个乐章被一种宁静的、梦幻的氛围所笼罩。卢特大量使用了五声音阶,音色的变化相当迷人。管风琴的序曲使用了利地亚调式元素,旋律悠扬如天使的歌唱,听者仿佛被带入那无形的奥秘之中(见谱例2)。第二乐章的主题非常简洁,第一主题出现在第三小节的中音区,是这个乐章的基调,它以四小节为单位非常柔和地发展,随后被合唱延续。不断上升的旋律线条、逐渐丰富的和声层次以及愈发增长的音量,好似象征着人们的祈祷起初沉默于内心,而后虔诚地发声。第二主题出现在第14号,节拍变为4/4拍,由铜管组绵延、柔和地奏出。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停顿与惊愕,与前面的音乐貌似毫无联系,好似表达了人类在万能的造物之主面前的思索与困惑。这个主题较为短暂,于第18段再次出现,由合唱团以及三位女声独唱演唱,如同人类与天使对话。接近结尾时第一主题再现,前后呼应。

第三乐章的开篇生机勃勃,它是全曲唯一以4/4拍开头的乐章。此乐章欢快、明朗,充满青春活力,其中木琴的出现带来了丰富的节奏和多彩的律动。前奏很短,只有七个小节,属方向和声的使用为合唱团的进入做充分的准备。主题共有两个,第一主题以Quoniam tu solus sanctus(因祢是神圣的)为唱词,这个主题每每开始之处3/4拍和4/4拍都会来回切换,频繁地节拍交替创造了很多欢乐的能量。通过乐器的节省使用,卢特给合唱团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来呈示更多有趣的主题,直至第24段,主题分别出现了四次,前三次均出现在bB大调上,后一次在G大调上。主题出现的前两次都使用F作为持续音,它既是bB大调主和弦的五音,又是属和弦的根音,共同音的使用模糊了和声的功能感,使听觉上十分轻松。第三次的持续音变为bB,移至低音区,以长音的形式演奏。主音持续使调性功能更为稳固,推动了力度发展。最后一次,主持续音在中音区发生细微变形,增加音乐的不确定性,预示调性的改变。第二主题始于第24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Cum Santo Spiritu in gloria Dei Patris(你和圣神同享天主圣父的光榮)咏颂感强,非常语气化,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特根据拉丁文词语的发音语感而决定音符的音高和时值;第二部分amen(阿门)接踵而至,节奏改用3/8拍,这个主题元素直至第31段都较为保守。起初只有管风琴与合唱团,随着更多器乐声部的加入,音乐的气氛被推向高潮。从第31段开始,谱面标记了“逐步渐快、渐强” 的音乐术语,“阿门”主题发展为5/8拍,不规整的节拍加剧了音乐的紧迫感(见谱例3)。接着,伴随两次连续不断的渐快与渐强,长号声部也加入进来,音乐充满着力量,情绪极为饱满、亢奋,热血沸腾。最后由合唱团三次“阿门”的呼唤引出了全曲的尾声部分,节拍非常自然地实现了过渡。

尾声始于第32段。铜管组的演奏饱含激情,合唱团从尾声的开始到第34段,以及第35段到末尾都只有一句唱词——“阿门”(但愿如此)。音乐动机简单纯粹,先后在bB大调和B大调上进行。直至此时,音乐充满欢腾的气氛,好似身处一场盛大的节日之中。全曲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在第34段以4/4拍的形式出现,卢特并没有将其大肆渲染,而是以一种变化、简洁的形式引入。结尾处第三乐章合唱主题再次回归,乐队演奏极强的急板,音乐一往无前地冲到最后,辉煌地结束。

三、结语

约翰·卢特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目前合唱音乐和教堂音乐界最受欢迎且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喜爱。他吸收了诸如20世纪初法国和英国的传统合唱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美国、非洲裔美国人音乐流派等元素,这些元素的交融贯通使得他的作品多元、生动且富有魅力。《荣耀经》主题简洁,旋律感强,和声色彩丰富,节奏兼具舞蹈性与推动力,节拍运用灵活。在这首作品中,卢特好像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举办了一场大型派对那样,轻松地融合了乐团和合唱团。他运用自己精湛的作曲技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诠释了宗教性的交响合唱音乐,丰富了当代宗教音乐的创作思路,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作品和研究资料。

猜你喜欢
约翰
大渔网未必会有大收获
睡着了
你会得到什么?
赢不了的赌徒
认 错
窗 前
习惯了
相遇
约翰要喝水
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