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会家
摘要: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合理保证了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内控的建立、实施、监督等环节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改进措施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改进措施
财政部 2012 年发布、2014 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2015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等文件的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建立和实施了内部控制,但有些单位却只是由财务部门制定一些制度或者聘请外部机构设计建立上报财政部门后了事。单位职工、甚至负责人对内控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效实施、实现控制目标了。内控成为了文字工程,没有发挥内控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状况没有得到应有完善和提高。
一、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对内部控制缺少基本的認知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应当对内控制度有一定的认知,并对内控的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但是实际上,很多单位负责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内控制度,以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任务而已。使得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流于形式化的表面工作。无法全覆盖、全过程、全成员地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二)缺少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才,内控制度的建设成为了找人替考的试卷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全体成员学习内控基本知识并参与内控制的建设,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梳理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业务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人的财务人才水平普遍不(岗位缺少完全竞争机制、行政单位职称又与工资无关等因素造成财务工作人员缺少学习提高的动力),加上负责人又不了解内控,没有成立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导致许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仅仅停留在聘请外部机构代为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填报”这一“试卷”的层面。
(三)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分为业务层面控制和单位层面控制,业务层面控制包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等方面的控制。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是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通常包括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单位层面控制,业务层面的控制较为容易理解和建设,因此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很多单位往往忽视了单位层面的建设、以致在执行业务层面控制时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环境基础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四)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形式化,内控建设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在实践中,许多单位并没有真正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尤其是县级及以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负责人不够重视内控制建设,再加上有的机构较小,没有设置审计、纪检部门。因此这些单位内控制制度的建设就只停留在每年向财政部门提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填报”这一表面形式上。以致于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也是常常仅对单位提交的文字报告加以监督,没有入驻单位进行设计有效和执行有效性的测试,也就没有发现内控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内控建设处于止步不前。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二、针对现状采取的改进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得知,现阶段主要是加强对内控制度的了解、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并把内控评价结果作为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引进高素质财会专业管理人才。完善硬件、软件条件,并充分利用内、外条件才能使内部控制走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对内控制度的了解,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财政部门应每年举行一次关于内部控制专题培训,组织当地各单位负责人、部门或科室负责人以及关键工作岗位人员参加的培训,加强各内部控制工作相关人员对内控知识的了解。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只有知晓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自己已职责后,才能积极的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根据内部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内部控制相适应的单位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二)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
各地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与评价,避免走过场、形式化。并把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列入到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单位也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职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只有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才能保证内控建立与实施有足够的动力与支持。
(三)引进高素质财会专业人才
内部控制建设虽然不尽是财务部门的事,但很多地方与财务相关。许多单位往往也把财务部门设为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可见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会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高度。但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专业能力普遍不高,特别是行政单位,因工资的晋级与职称与关,导致绝大部分的财会人员都处于员级水平,要求他们胜任“牵头部门”的工作是有些勉为其难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顺应发展的需要,在公开招聘时,设置初级会计师或会计师报考条件。以期引进专业水平较高的财会工作人员。
(四)重视财务及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对于财务工作的管理。对于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和管理工作。因为从风险分析的角度上来说,财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产生风险的主要诱导因素。针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应当首先从制度层面入手,财务工作的密集度分布不均特征,也是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在制度上加强其细节性和实用性。将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制度内容明确划分。另外,对于财务资金的取用调配,也应当注意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审批。其次,由于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中资金集中量较大的资产,对这部分资产做好管理,实际上也就是将单位的资产和资金融入到具体的固定资产中实现管理,从形式上来说,这种管理工作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强。在对此部分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在其应用的整体环节中都注意规范性,从资产的购入、使用、处置三个重要环节做好资产的管理,是实施内部有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促進工作人员对单位内审工作的重视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除了要靠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的配合控制外,单位内部的内审工作,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组织结构和部门结构本身就比较复杂,内部控制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内审工作的开展,通过成立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对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在是审计中进行协调解决。另外,由单位内部人员构成的审计组织,其对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要点也能更全面的掌握。从而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针对新提升。而且,内部审计部门的形成,也有利于给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重视度,提升审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实现从外部管理到内部控制两个角度,全面辅助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又是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其建立和实施需要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充分沟通协调并结合财政、审计才能完成的一个系统和过程。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于行政单位中内控制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有效分析,望广大相关工作者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就内控制度的执行提出更多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减少或消失行政事业单位中业务活动的低效、浪费和舞弊,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运行高效、节约、廉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4 (23):41-42.
[2]周亚青.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商,2014 (34):132.
[3]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7 (16):70-71.
[4]唐文舒.医疗卫生单位财务控制问题和对策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4 (0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