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霞 任丽霞 马玉峰 邹巍
摘 要:实现新时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作者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深化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效能、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十九大报告继续提出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三方面入手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入手,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1. 1统筹机构、职能和建立体制机制,提升政府执行力
一是统筹考虑,整合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此指引下,统筹考虑对审批事项和人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出实施方案和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对相关的机构设置、编制调整、人员配备、资产划转、职能分配等改革任务进行明确。二是建立市场监管融合体制。市场监管实现从部门整合到职能的融合,实现大市场大质量监管体制改革。辛集市做法是采取督导调度和部门协调联动、座谈及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执纪执法和公共服务现状以及市场主体情况,对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市场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国有资产、职能权限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谋划,达到覆盖市场主体全周期全方位目的,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专业、动态的市场监管新格局新机制。三是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整合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和执法机构,将涉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如住建、环保、水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设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统一机构,全面加强、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1.2开展自我清查、自查自纠和问责督导,提高政府公信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为杜绝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落实政策不力、有章不循、懒政怠政等突出问题,河北省开展了“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辛集市的具体做法:一是开展自我清查、自查自纠。在自查后,采取明察暗访、座谈谈心等形式,认真清查任务事项并建立工作台账。确保问题查的细、实、深。同时及时摸清底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协调和督导,按照严格落实问题排查工作台账制度、问题整改牵头单位把关负责制度、问题整改到位销号制度、问题排查周报告制度和清理情况周通报制度。通过层层分任务、层层担责任,确保工作全面铺开,扎实开展。二是加大问责督导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实地督察、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项清理工作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问责,尤其是对连续“零报告”、清查工作开展缓慢、问题整改进展缓慢的单位开展针对性督查。
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营造新型政商关系
2.1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更好释放市场发展活力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更好的释放市场发展活力,才能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目的。一是深入推进精准放权、协同放权和接权能力。上级部门纵向放权不仅要减数量、提质量,更要提高其精准性,横向部门间也要注意协同放权,同时也要考虑下级部门有接管能力和有步骤的接权。二是迎接做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迎接健康中国战略和小康社会的到来,要积极制定具体办法,解决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问题,挖掘社会领域投资潜力,形成多方参与、多元供给格局,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快完善企业便利注册和简易退出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开展“证照分离”,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原则上实行“证照分离”,用备案、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来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四是加快建设政府守信践诺机制。防止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等情况,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特别是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破坏民间投资良好环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
2. 2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市场监管更有效
一是社会信用监管和法治监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通过联合惩戒警示、限制和禁入等方式,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要有法治监管思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的。二是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对市场垄断的有效控制、抑制,国务院将要制定出台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各级部门也要推行、编制和调整清单管理,如职业资格许可目录、行政执法事项、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清单工作。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管理,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目的。三是创新监管模式。“双随机、一公开”能做到監管全覆盖,但要健全随机抽查系统,完善相关细则,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综合执法的“多帽合一”模式,就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于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兴生产力成长打开更大空间发展。“双告知”职责制度,就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及时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告知相关后置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及时查询认领,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等。只有广开思路,创新监管模式,才能营造新型政商关系。
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入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1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一是构建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一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一级政府‘一站式服务”。辛集市对保留行政许可的部门全部设立行政审批科,统一负责本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业务,行政审批科全部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实现一门受理、一口收费和一次告知“三个一”服务,加快了审批进度。二是不断优化和流程再造服务。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和行政审批优质高效。打破以“职能部门为中心”的传统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高效、透明、低成本、新型行政审批流程。对于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切实做到“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如推广运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在线平台统一制定的数据接口规范和数据交换频率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通过投资项目统一代码及时将项目审查审批事项受理、办结等各个环节信息推送至省投资项目在线平台,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各环节信息全流程联网共享。又如实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选派专人成立代办队伍,负责本辖区内项目审批代办工作等。三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进一步精简环节,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裁量权,建成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外网申报、补件、查询、咨询、投诉、公示,内网审批等全流程网办和智能审批。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好实现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史性难题,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3.2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
一是“便民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来宣传改革新政,辑印工作文件汇编手册,建立工作微信群和公众号,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改革,力争让群众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事项来办事大厅“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感觉。
二是“为民政府”。积极提供政策平台支持,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集科研、中试、生产、办公、展厅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申报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创业成功率。
三是“扶民政府”。不断完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辛集市做法是通过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若干政策措施,在用地、審批、能源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放活,极大地推动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积极性。并上传至“小微企业名录(河北)”系统中“扶持政策集中公示”的“地市政府文件”信息板块,向社会公布。市工信局组织企业扶持政策讲座,为用活用好各级政策打下了有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