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怡恬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筹资难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筹资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对策及建议,以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难;原因对策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是相对概念,一般通过质量和数量指标来衡量,前者反映中小企业经营特质,比如:企业绩效、风险、企业的成长等,后者包括雇佣人数、营业额和资本额等。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建立、能够符合社会需求、促进就业同时满足我国行业规定、生产营销领域归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类形式的企业。
中小企業筹资难的原因
内部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的内部筹资不足。内部筹资有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两种方式。前者指经营者向其亲朋好友企业职工借款,这种非正式筹资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规模有限,有待商榷。股权筹资来源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其多少取决于盈利能力和股利政策。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往往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而采用高股利政策会加大公司的筹资成本,易引发财务风险。
第二,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风险大。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立期初,经营领域有限,资金少,难以满足后期扩建再经营的需求。在用人机制上,采用家属式招人机制,这种管理模式易造成企业优秀人才流失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运营方面,重要的项目决策缺乏有效指导,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运营风险,经营效益低下,停业机率增加,因此投资者和银行往往不肯将大笔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第三,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管理的方式,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这种缺乏科学机制的运作形式下企业难以为银行提供完整可靠的财务报表和信息资料,银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审核标准更为严格,发放贷款的态度更为谨慎,因此,商业银行不愿主动或不敢轻易寻找风险较大的业务,使缺乏一定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被拒。
外部原因
第一,资本市场的门槛过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从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严格,信用级别要求较高、额度条件苛刻,而监督杂乱无章、品种单一、缺少新元素等各种瓶颈的存在致使中小企业很难获取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机会;从股票市场来说,我国一向都对新股的发行实施一套严谨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筹资相当不容易。另外,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尚不完善,大多担保公司只靠自身的担保费、担保基金的利息收入运作,提供的担保普遍时间短、额度小。
第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我国的《企业法》《公司法》等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保障,然而在扶持、保证、上市等方面一直缺乏对中小企业有效的法律庇护,而且缺乏相关机构为中小企业办事的执法依据。例如相关担保、信用评价机构仅仅按行业和国家经济制度分别制定法律法例,使得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权益职位不平衡。
改善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对策
优化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第一,提高企业信用观念,规范内部管理。中小企业要想上市和发行股票,首先要做到经营管理标准化,依照《公司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健全公司管理方法和结构;其次,财务人员和领导应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决策机制,完善企业的财政分析指标体系,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企业信誉有据可依,在获得贷款后按时将相关信息回馈给银行。
第二,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由于上市的操作审批间隔久,程序复杂,因此应创新筹资方式,适度压低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审批时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能借力资本市场获取财务支持。完善民间的筹资渠道,如建立专业的民间贷款公司;进行海外筹资,OTC筹资;发展民营、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较为了解,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
第一,政府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企业资金。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鼓励中小企业投资行为、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建立中小企业的数据库,利用大、云、智、移的时代背景通过各地政府网站向国外宣传,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小企业与外商、银行等企业进行筹资洽谈,增加各中小企业的筹资机会。
第二,金融机构应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扶持。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必须定位准确,了解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职位和作用,主动为其供应金融服务和贷款,消除对中小企业的偏见;金融机构应创新信用担保机制,如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研究开拓一些符合中小企业成长的金融产物,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便利。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振兴.中小企业筹资贵的症结与破解[J].学习与实践,2016(10).
[2]何志琪.浅析中小企业筹资管理的风险与控制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