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1-19 09:10陈秋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镇高中数学德育

陈秋梅

摘要:在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德育,整合数学教学与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乡镇 高中数学 德育

素质与道德在教学过程和人的发展中是相通的.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支架作用的可以说是人的道德品性.在数学教学中寻找智育与德育的结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尝试点,是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

一、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教育部对育人提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为主,加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育人要求,教师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进而实现学科德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心理发展.在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有一些关于德育的描写,如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一种坚忍的学习态度.因为高考的存在,使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德育教育也不是主流,教师对学科德育所发挥的功能还没有认识清楚,进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就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教师应该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并对学科德育功能进行探索研究.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会,主动挖掘学科德育功能,不断提高对学科德育功能的认识,并将学科德育功能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

观念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的数学教学观也就是教师对数学或者数学知识、教学方法所持有的态度.教师对数学的这种看法和态度决定教师会选择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及在教学时所关注的重点.一旦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就会对课程有错误的解析,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有正确教学观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充分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比如,在给学生介绍数学发展中的一些成就时,教师不能只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还要知道在取得这些成就的时候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这种理性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客观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的教学观也会影响到教师在备课、讲课中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比如,教师在黑板中写下一个式子,然后带着一种兴奋的感情说:“快看,这个式子好美啊!”教师这样说之后,虽然学生当时可能感受不到那种美,但是在后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终会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这种美,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得到提高.学生对数学所具有的美感能够有所理解,都是源自教师正确的教学观的引导.

2.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有效环节——教学

(1)备课.在新课标的课程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讲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新课标对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也不再明确规定.新课标课程的这种多样性,为教师活用教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教案使用很多年的现象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是具有动态性的群体,学生的观念和思维都在发生变化.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动态,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进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质.只有教师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在备课时才能在考虑授课对象的心理、年龄以及学习状况的基础上研究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进而将数学学科中所蕴涵的德育素材充分展示出来,将数学智育与德育相结合,在教学中利用正确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教师只有在对人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备好课,进而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最优效果.

(2)组织形式.教育应该在顺其自然中完成,而不是在强力灌输中完成.在教育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引导,使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自然实现育人的作用.数学学科所具有的这种德育功能应该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展示出来是很重要的事情.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科德育功能的再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具有德育功能的素材,发挥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比如,在讲函数的表示形式时,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实例:用曲线图表示近年大气层中臭氧减少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个实例展示函数的同时,能够告诉学生臭氧层空洞所引起的后果,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设置练习题的方式实现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比如,在学习各类函数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将我国现今人口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展示出来.在2004年,我國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如果按照每年1%的增长率增长,那么到2050年人口数将达到多少?学生根据函数公式可以求得13(1+x%)46≈20.54亿.这样,让学生知道人口增长速度之外,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数学知识,就能实现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3)课外实践.新课程还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设置一些课外作业,如数学活动课等,是实现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关键地方.在高中数学教材概率与统计章节后面有一个课外作业: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家庭中每个月每个人的用水量进行调查,首先调查一个月份内每家的用水量,之后再求每人这个月的用水量,之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是一个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题目.在通过实践调查用水量的同时,学生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计算.通过这个题目,能够告诉学生水的珍贵,提醒学生在平时应该节约用水,进而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在做这个课外作业时,学生自动组成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个题目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每一个人负责自己比较擅长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知道处理问题的正确态度.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数据,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课外作业中所展示出来的一些操作以及细节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展示给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第二课堂的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活动实施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比如,课后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如数学知识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利用这些课外活动将数学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展示出来,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展示出来的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挖掘出来,将智育与德育完美结合.endprint

二、优化教学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学生,所以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需要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根据调查可知,学校中有一半的教师不关注数学学科德育功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对学科德育功能不重视,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等可以量化的指标.针对这两个原因,学校应该重视学科德育功能,还应该将学科教师的德育素质和教师的评价体系相结合,将德育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内容,激励教师实现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2.对学生的评价

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使学生的学习评价都是以成绩作为指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和个性都被忽略了.相关研究表明,对学生正面的评价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发生变化,进而会产生学习动力.新课程体系中将学生评价变得多元化,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能够将数学学科德育功能充分展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做练习题,有两个学生主动来到讲台上,最终两个学生一个做对,一个做错,做错了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感到很尴尬.这时教师表扬了这两个学生的勇气,不仅使做错题的学生感到舒服,全班学生也感到老师的体谅.之后,学生就会对数学课程充满喜欢,而且上课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再遇到上黑板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都会争先恐后,非常活跃.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做题的结果,而是对学生的勇气进行评价.这时候收获到的效果要比批评学生答错题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状态适当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一专多能、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乡镇高中,受到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教师培训以及教学环境相对落后,教师的整体素养还不够高.作为新课程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其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都是他们细心观察,甚至效仿的对象.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松放自如的自信,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在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追求好的事物.在教學中实施数学学科德育功能,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如德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清思想教育的层次,依据数学学科本身特点探索数学学科与德育的融合点.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一代人才为己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放矢地教学.

总之,在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要求.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乡镇高中数学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64576)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镇高中数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